中国的经济、楼市、股市怎么走?两个关键词:方向和信心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朱民行程繁忙。他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谈及近期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连续加征关税,朱民认为这种单边加征关税的行为,是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对城乡居民增收促进、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消费环境改善提升等八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记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你的经历是比一般人要广阔,你能够看到方向,但是对于更多数的这些老百姓,怎么去感受到方向的存在?
朱民:现在的政策其实在逐渐地落实,其中特别核心的一个部分,就是民生,让百姓的体感要好,我们为什么要扩大财政赤字,而不是简单地扩大长期国债?长期国债是投基础设施的,而财政赤字是可以做一般支出的,而一般支出大部分在民生,所以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我们才刚刚开始一个新的财年,我觉得我自己有信心能够看到财政向民生的偏向。
记者:房子还有可能再涨起来吗?
朱民:很难。原因很简单,人口老龄化。在这个情况下,房价要起来不那么容易。现在政策是大力发展租房市场,所以这次专门有两万亿财政的资金,鼓励地方政府把一部分的存量房子,买出来转为租房,你每月承受租房的房租,是根据你的收入水平调整的,当你是个人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有信心。
除了楼市、股市之外,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数据也正在成为重要的资本。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外发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有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及服务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行业应用渗透率达60%以上。
记者:如果人工智能累加在中国的制造业上,未来会是什么?
朱民:那就是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30.3%,是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总和,改革开放我们都经历了四十年,前二十年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最便宜的,后二十年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又便宜又好的,今后二十年,中国的制造业是又便宜又好又科技的。我顺便还要说一句,未来一定是电动车的,为什么?未来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必然是电动车,传统汽车无法做无人驾驶,就这一条,你落后,就很难改。
谈起中国制造业发展,朱民激动不已。他坚信,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不仅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更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