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多项国际国内“首创”新品亮相科博会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 通讯员 李玉凤)5月8日,北京科博会开幕。北京亦庄展区展示了其在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建设成果。20余家亦庄企业携60余件(套)展品参展,多项国际国内“首创”产品亮相。
在展区“多元生活”模块,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正以从容的姿态穿梭在过道中搬运箱子,四肢配合默契,关节灵活转动,仿佛一位来自未来的“物流专家”。优必选高级工程师高伟锋介绍,这款机器人搭载了行业首创语义VSLAM导航,可以实现由粗到精的二阶段语义导航,提升了Walker S1对空间的理解能力,满足工业场景泛化需求。
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正以从容的姿态穿梭在过道中搬运箱子。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高性能标准一体化关节模组也备受关注。“这款关节模组的核心优势在于‘三位一体’创新结构——将电机、减速器、驱动器深度集成。”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创新结构突破传统伺服电机30%的体积限制,重量仅为传统伺服电机的1/6,却可提供高达3倍的扭矩密度,能够显著提升机器人运动性能。该模组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量产,在保证相比工业伺服功率密度提升5倍的同时,将仿生机器人核心部件成本降低40%,已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机械臂等领域,占据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比重超过50%。
生物技术与大健康领域高科技产品也同样令人瞩目。一款名为SuperX“机器人”加速器的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该产品通过融合放射治疗、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将攻克运动肿瘤与放射线难以精准对位的世界级难题,解决国产放疗设备“卡脖子”问题。
本届科博会上,亦庄展区还展示了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2024年北京亦庄实现“三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176项,高校落地及合作项目65项。通过实施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工程”,搭建成果转化生态,已布局13家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通过实施科技金融“赋能工程”,完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设立的成果转化“种子基金”已完成首个项目投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