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高危产妇论文现男性病例,《中国医药指南》致歉
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知网上有多篇涉妇科论文中出现男性病例,其中两篇文章均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据介绍,该期刊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0.278。
5月6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称问题发生是因为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已对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声明全文如下:
一、情况说明
近期,我社发表的论文被指出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经核查,个别文章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此次事件发生后,我社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涉事文章进行全面审查。
经调查,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社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部分编辑和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学术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涉事编辑我社已作出辞退处理。 此次学术不端事件,严重损害了我社的声誉和公信力,也对学术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我社对此深表歉意,向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学术界郑重致歉。
二、整改说明
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社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完善审稿制度:重新梳理和修订审稿流程,建立更加严格、科学的审稿标准。构建全新的网站,并对投稿系统进行完善,增加多轮交叉审核环节,引入外部专家参与评审,利用专业的查重软件对文章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符合学术规范。
2,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编辑和审核人员参加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培训,邀请行业内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3,建立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设立举报渠道,鼓励读者、作者和社会各界对我社文章进行监督,对举报的学术不端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4,强化诚信宣传:在我社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学术诚信相关的文章和案例,向作者和读者宣传学术规范和诚信要求,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我社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深刻反思,全面整改,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维护学术尊严和出版公信力。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共同推动学术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
2025年5月6日
近日,澎湃新闻报道指出,多篇妇科疾病研究论文中惊现男性患者,更有甚者,论文里称医院治疗出现羊水栓塞的高危产妇中,有几十例男性产妇。
据大皖新闻梳理,《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5年第27期发表了一篇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智某峰的论文,标题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联合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此文称该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对照组中60例为男性,观察组中55例为男性。
6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该院纪检部门,工作人员李先生称,已经接到反馈,院里正在调查了解,如果涉及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会严肃处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8年第16期刊发《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作者为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孟某莉,其中写到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8年2月第16卷,刊登《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作者为抚顺市中心医院产科王某红,其中提及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该院治疗出现羊水栓塞的高危产妇140例,其中,实验组有34例男性患者,对照组有33例男性患者。
有媒体联系上王某红,其回应称,该文章出现男性病例是由于失误导致的,“他们打错了,应该是女,打成了男,他们后来出版后给我寄过来我也没核实。”王忠红称,自己会联系出版社沟通此事。
(观察者网综合《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官网、澎湃新闻、大皖新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