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环球圆桌对话:三方峰会,创新亚洲跨区域合作范式

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按:今年5月底,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峰会将首次举行。作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三个经济体,也是全球南方的主要代表,三方积极合作将为全球南方的发展带来确定性。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许利平: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肖茜: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范鸿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为全球南方合作注入新动力

许利平

5月下旬,在东盟峰会即将于马来西亚召开之际,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峰会也将首次举办。这次三方峰会将成为亚洲跨区域合作的一次重大创新,并为全球南方合作注入新动力。

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美国政府滥施关税搞单边主义。东盟于4月10日举行了经济部长特别视频会议,并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对华盛顿的单边关税政策表达了强烈关切,认为美方此举将阻碍东盟的经济发展。海合会国家虽然是美国的贸易顺差国,能源出口也并不包含在关税的征收范围内,但美国的政策也将推高海合会国家开展国际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下旬将本年度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对2025年经济增速为3.3%的预测出现明显下降。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态势,本次三方峰会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东盟与海合会三方都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速在全球排在前列,海合会国家的经济表现同样不俗,在传统石油产业之外,近年来非石油部门也快速发展,经济多元化政策取得一定成效。在世界局势变乱交织的当下,三个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高度重要性的行为体之间首次开展跨区域合作,充分彰显了坚持多边主义的磅礴力量,体现了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和海合会三方还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为三方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从生产方面来看,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近年来正在向全球产业链上游迈进,具备进行技术转移的实力基础。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地区局势也相对稳定。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正在走向高质量融合发展。海合会国家则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依托资本实力在产业投资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从消费方面来看,中国、东盟和海合会都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三方生产的商品有潜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内循环”。

本次峰会将为中国、东盟和海合会三方合作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此前,在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之下,中国与东盟和海合会之间的双边合作紧密,东盟与海合会也于2023年在利雅得召开了首次峰会,然而三边合作机制暂时缺位。因此,尽管三方之间经济互补,且在多个全球和跨区域重大问题上拥有相对一致的利益,但缺乏有效的政策沟通。本次三方峰会将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一项重大补充。机制性合作平台的搭建将有效地消除信息差,降低制定政策时的沟通成本,未来三方将能更有效地在产业和经济政策方面形成“共振”,产生政策合力,并在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上集体发声。

在制度基础的加持之下,未来中国、东盟与海合会之间的合作有潜力在多个领域完成提质升级。在清洁能源方面,东盟是全球重要的清洁能源市场,海合会国家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国,近年来表现出了对清洁能源的浓厚兴趣,而中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三方合作将助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三方均高度重视数字经济转型。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数字支付、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可为东盟与海合会提供发展经验。此外,随着合作的走深走实,三方之间的民间交往也将水涨船高。网络安全与跨国犯罪等社会治理领域的合作,也有利于三方之间的民心相通,为三方合作保驾护航。

在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的当下,中国、东盟和海合会之间的三方合作将进一步创新亚洲跨区域合作的范式,推动亚洲经济更加强劲增长。同时,中国、东盟和海合会的三方合作也将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未来,人们更期待三方峰会吸纳更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参与,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中国社科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生范家麒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工智能合作已成为“新发展纽带”

肖茜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变革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容轻视的安全风险和治理困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新焦点和大国博弈新领域。

部分国家为维持自身经济竞争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不断将安全问题置于技术创新之上,阻碍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合作。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和智能鸿沟不断加深。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将全球南方国家的期待与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呼吁“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开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与援助,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和治理能力差距”。中国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盟和海湾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治理领域的合作,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深化中国与东盟、海湾国家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纽带”。

在政策层面,《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合作倡议》《东盟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指南》等政策框架,为区域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中阿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在对话层面,与人工智能及数字治理相关的中国—东盟或中国—海湾国家对话及论坛机制蓬勃发展。2023年7月,首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呼吁地区各国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推进人工智能联合研发和应用合作。2025年4月,在阿布扎比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海湾论坛聚焦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的新机遇,专家们普遍认为,双方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发展诉求高度契合,合作潜力巨大。

在产业层面,中国企业以蓬勃的活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积极寻求与东盟、海湾国家的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2023年底,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首个基于东南亚语言训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版本SeaLLM,一改东南亚地区缺乏本土大语言模型的面貌。2025年2月,DeepSeek宣布开始运营沙特阿美位于达曼的数字数据中心,联想与沙特主权基金旗下Alat则达成战略合作,在利雅得建设制造基地,推动“沙特制造”AI设备的生产。

当前,在美国极力通过技术封锁对他国进行全方位打压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地区国家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东盟和海湾国家都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也是中方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笔者认为,中国、东盟、海湾国家应以人工智能为重要战略支撑点,推动发展与共享,促进经济复苏与繁荣,构建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一是巩固战略互信,加强人工智能战略对接和政策交流,在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层面建立多层级合作沟通机制,共享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标准。

二是推动发展与共享,包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合作,共建开放、包容和可持续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联合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更好赋能经济社会的发展。联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加强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治理对话与合作。采取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的措施,深化数据流动安全与跨境合作,加快构建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框架对接。深化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合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以造福人类为目标健康发展。

加强“亚洲三角”,应对不确定性

范鸿达

本年度东盟峰会将于月底举行,其间将首次举行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这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东盟和海湾国家都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及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也是中方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三方峰会的举行,不仅可以帮助东盟和其他类似组织降低与美国贸易关系的风险,使其可以更好地自主管理自身事务,而且也有助于中国相关倡议的实施。

对于此次峰会,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之前明确表示,“加强与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关系不是要选边站……这是为了确保东盟在多极世界中的战略相关性。”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希望通过这场峰会强化中国、东盟和海合会之间的贸易联系,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以2024年GDP计算,东盟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海合会是第九大经济体,中国则是第二大经济体。海合会资本雄厚,东盟自然资源丰富且发展潜力巨大,而中国在市场规模、制造业和投资能力方面都相当强大。在东盟看来,通过中国的技术和市场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利用海湾国家的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最终东盟能够从简单代工升级为更重要的角色。

而且要看到,三方内部的两两合作已有深厚基础。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和1981年成立的海合会正式接触起于1990年,当年东盟外长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外长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首次举行会晤。2023年10月20日,首届东盟—海合会峰会在沙特举行。峰会每两年一次,并辅以年度经济和投资会议。东盟和海合会努力避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追求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双方都被认为是未来十年将出现强劲增长的地区,有望成为有前途的“经济桥梁”,也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组成。

中国与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早在2004年就启动,迄今已经举行11轮。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包括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推动金融投资合作新进展、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实现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和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2024年中海贸易额达2880.9亿美元,中国从海合会六国进口原油1.8亿吨。同年,中国也成为海合会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2021年11月我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东盟与中国的合作多年来一直非常紧密,2024年双边贸易总值达6.99万亿元人民币。

显而易见,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的举行是有坚实基础的,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秩序受到一些因素冲击的情况下,三方的确有加强合作的必要。而且,对东盟和海合会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在与其发展国际合作时差异很大,前者喜欢在经济合作中附带政治条件,而中国则是更加平等的合作伙伴。

预计首届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重点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能源安全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深度讨论,旨在加强“亚洲三角”——三个关键经济政治地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全方位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8日也表示,中方积极支持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举办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这体现了地区国家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望。

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多国实施“对等关税”新政策后,世界正常的贸易秩序正遭遇不确定性。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积极寻求相对确定和互利的合作,是东盟、海合会及更多国家的共同且强烈需求。凭借既往坚实的双边合作基础,相信本次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峰会定能碰撞出积极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