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西方设陷阱,就等中印翻脸?俄有不祥预感,对中印称呼截然不同
据报道援引塔斯社消息称,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出席“文化无疆界”外交俱乐部的一场活动时表示,西方国家希望能够挑起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对抗。拉夫罗夫说:“要注意亚太地区当前的发展,西方国家开始将该地区称为印度-太平洋地区,并其政策具有明显的反华倾向。他们希望希望借此进一步离间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我们伟大的朋友和邻居。”“这就是普京总统最近又强调过的(西方的)政策——‘分而化之’。”拉夫罗夫补充道。
现在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人对俄罗斯很感兴趣,俄罗斯人也对中国充满好奇。这是两国互办文化年取得的成果之一。俄罗斯经济学博士叶卡捷琳娜·扎科利亚兹明斯卡娅表示:“许多俄罗斯人都抱着极大的兴趣去看中国的各种剧目演出,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包括中国人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世界,日常饮食是什么样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俄中合拍的电影《红丝绸》激起了中俄民众的广泛兴趣。
拉夫罗夫(资料图)
最近印巴冲突刚告一段落,但印度国内的反华局势骤然升温,中国周边也不太平。随着特朗普上台之后,连续三个月在南海地区策划军事巡逻、台海穿航、多国联合演习等行动,让中国周边局势骤然升温。消息人士称菲律宾和日本今年都有“重大动向”,石破茂政府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表态,将部署数千枚中短程弹道导弹在本土。日媒认为在中日关系有转机之际,此举势必会引发中国的警觉,甚至是导致双方外交继续遇冷。
日前,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到印度反对中国对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多处地点进行命名一事。此事让印度十分破防,甚至有点“坐不住了”,印度外交部反应激烈,先是抢中国台词,荒谬的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称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气愤的声称中方的做法是“徒劳而荒谬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对藏南地区的命名完全是中国主权之内的事,用一句话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自从美国政府将其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后,就开始极力推动“印太战略”,用“印太”来取代“亚太”,这肯定不仅仅只是用词上的改变,也不是简单的地理称谓调整,而是有意借这种称谓的改变来构建一个所谓“价值观同盟”。在这过程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将中国定义成了“战略竞争对手”,而把印度包装成“民主伙伴”,这在意识形态上就明显的把中国和印度区分对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