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八大行动26条措施!看河南如何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消费能力提升、产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拓展等方面,实施八大行动26条措施,进一步扩消费、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

《方案》有什么亮点?如何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记者进行了梳理和采访。

突出“民”: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意愿

提振消费,前提是有消费能力。消费者“想买”并且“买得起”才算是有效需求。此次《方案》突出“民”字,把惠民生与促消费相结合,着力打通当前制约消费的卡点堵点,进一步释放我省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增强“能消费”的底气。《方案》一方面在就业、分配等环节“开源”,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出“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相适应,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5%”,让更多老百姓“有钱花”。另一方面,落实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减轻居民养育、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负担,使居民在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

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插上“翅膀”。《方案》在明确“2025年我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65万人以上”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技能人才起点工资制度,结合“新八级工”制度构建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技能水平与工资起点和绩效“挂钩”,让大家所学的一技之长在实际工作中,更有用武之地。

——激发“想消费”的意愿。《方案》提出开展消费环境优化行动,推动用人单位合理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适时发放餐饮、零售、文旅、体育等省级消费券。同时,强化消费维权服务,完善消费场所服务设施,针对“停车难”“上厕所排队”等实际问题,鼓励各地创新停车资源共享模式,加强景区、商圈等场所公共厕所建设,以高品质、精细化服务让消费者获得感强,花钱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