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微软高管推出人工智能代理, 旨在终结以Excel为主导的财务工作模式

尽管企业在财务软件上投入了数百万美元,但许多财务团队在结账、核对数据以及准备审计材料时,仍依赖Excel表格。两位前微软高管将这一现象视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共同创立了Maximor公司,计划用人工智能代理取代电子表格,接手财务团队的基础性工作。

在财务领域,Excel表格的应用无处不在。即便企业部署了专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计费系统,许多中型企业及大型集团仍会将交易数据导出到Excel中进行人工核对。财务团队常将电子表格当作临时数据库使用,有时甚至依赖VLOOKUP函数(一种用于从一个表格中提取匹配数据并填入另一个表格的函数)来对齐不同文件中的数据。

Maximor的目标是通过其人工智能系统,减少财务团队对Excel的依赖。目前该公司已结束“隐身模式”(指初创公司未公开运营细节的阶段),并完成了一轮9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基石资本(FoundationCapital)领投。

这家初创公司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代理网络,可直接与ERP、CRM和计费系统对接,持续提取交易数据。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姆南丹・克里希纳穆尔蒂(上图右侧)在独家采访中表示,这种模式有助于整合运营数据与财务数据,提供实时财务可视化功能——无需等到月末才整理所有数据。

他认为,该方案将有助于缩短月末结账所需时间。例如,Maximor称其早期客户之一、房地产科技公司Rently,已将结账时间从8天缩短至4天,且无需额外招聘两名会计人员。Rently首席财务官达斯汀・尼尔表示,在使用Maximor的智能代理平台后,团队近一半的工作时间可转而投入战略性事务。

Maximor的财务智能代理可接入多种系统,包括NetSuite、Intacct等ERP系统,QuickBooks、ZohoBooks等会计工具,以及各类薪资管理、CRM和其他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完成对接后,这些代理会自动生成工作底稿、审核说明和审计追踪记录,助力简化审计流程。

尽管Maximor旨在减少对Excel的依赖,但仍允许财务团队将核对后的数据流导出为电子表格格式——许多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提交审计数据前,更倾向于使用这一格式。

克里希纳穆尔蒂向TechCrunch(美国科技媒体)表示:“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平台与Excel具备互操作性。平台会完成核心工作,结果既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用户界面(UI)上呈现,也能直接导出到Excel中。”

除人工智能代理外,Maximor还提供人工会计师服务:既可作为“人机协作”环节的补充,为人工智能的工作提供支持;也可直接为没有内部财务团队的企业提供会计服务。考虑到Maximor将自身定位为“通过自动化完成财务工作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提供人工服务似乎与其核心承诺存在矛盾,但这一设置实际上是一种巧妙的安全保障机制。

不过,克里希纳穆尔蒂向TechCrunch解释称,该软件具备自主运行能力,智能代理可独立完成端到端的工作流程。他表示:“智能代理负责数据准备工作,人类负责审核,这种模式与传统会计团队的运作方式十分相似——初级员工处理日常事务,管理者则专注于监督把控。”

克里希纳穆尔蒂于2024年夏季联合创立Maximor。在此之前,他在微软工作多年,是微软数字转型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曾为可口可乐等《财富》500强企业主导财务与数据项目。他的合作伙伴、现任Maximor首席技术官(CTO)的阿贾伊・克里希纳・阿姆丹,此前也在微软任职,参与过微软内部收入系统改造等多个项目。两人早在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IIT-Madras)求学期间便已相识,至今已合作14年。

克里希纳穆尔蒂表示,两人在微软积累的财务领域经验,吸引了众多天使投资人,其中包括来自Ramp(财务科技公司)、Gusto(薪资管理公司)、MongoDB(数据库公司)、Zuora(订阅管理公司)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席财务官和财务领域高管。此外,本轮种子轮融资还获得了Perplexity(人工智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拉文・斯里尼瓦斯(他与克里希纳穆尔蒂是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的同班同学),以及Zuora首席执行官田左(由本轮融资的风投机构引荐)的投资。机构投资者盖亚创投(GaiaVentures)和Boldcap也参与了此次融资。

Maximor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在印度班加罗尔设有办公室,现有18名员工,在美国和印度两地的人员分布基本均衡,目前正积极在这两个地区招聘人才。该公司的目标客户是年收入至少5000万美元的企业,目前已在美国、中国和印度拥有早期客户。此外,Maximor的软件同时支持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能够满足跨国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