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辆里程碑背后: 比亚迪的全球化征途与巴西答卷

2025年10月9日,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的阳光穿透热带雨林的晨雾,照在比亚迪乘用车工厂的崭新车间里。当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一辆宋Pro缓缓驶下生产线,现场响起的掌声中,不仅有比亚迪员工的自豪,更有巴西总统卢拉的感慨:“这份荣光属于巴伊亚,属于中国,也属于巴西。”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达成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量产的企业,更浓缩了其十余年全球化征程中的坚守与突破,而卢拉也成为了这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宋Pro的车主。

一、巴西奇迹:三年登顶的市场答卷

比亚迪在巴西的成功,是一部用数据书写的增长传奇。2022年,其全年销量仅260辆;到2025年9月,单月销量已突破1万辆,1-9月累计超7.7万辆,不到三年时间累计销量突破17万辆,创造了巴西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在细分市场,比亚迪的主导地位更为显著:2025年5月,纯电汽车市场每10辆中有9辆来自比亚迪,市场份额高达92.16%;混合动力市场占比也攀升至35.8%,实现“每3辆就有1辆比亚迪”的行业奇观。

销量背后是产品与服务的双重认可。2025年至今,比亚迪已斩获26个巴西权威奖项:海豹获评“最具性价比高端电动车”,宋Pro拿下“20万以下最佳混动车”,海豚则包揽“最佳电动车”荣誉。更具分量的是消费者的直接投票:权威机构Decoupling报告显示,比亚迪在2025年一季度超越菲亚特、大众等11大品牌,成为巴西消费者满意度榜首,在17个评分项中10项进入前三;知名平台ReclameAqui授予的RA1000认证,更是3000万用户对其品质与服务的集体肯定。

这份认可源于比亚迪的本地化深耕。从2014年进入巴西专注电动巴士,到2021年推出首款乘用车,比亚迪用七年时间完成市场调研与布局。如今,其经销商网络已覆盖巴西所有州府,目标2025年底达到240家门店;与合作伙伴打造的BYDRecharge充电网络,已接入超450个充电站,更推出无需刷卡的AutoCarga智能充电功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卡马萨里工厂获得国际认证,工厂门前的“比亚迪路”与美国、泰国的同名道路呼应,成为全球化布局的生动注脚。

二、全球布局:技术驱动的品牌远征

巴西市场的突破,是比亚迪全球战略的缩影。截至202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进入116个国家和地区,乘用车覆盖110个市场,2025年1-9月海外销量超70.1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其“制造本地化、技术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在巴西、泰国、匈牙利等6国建立生产基地,其中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投产;8艘滚装船组成的自有船队,正将“中国智造”送往全球各地。

技术创新始终是全球化的核心引擎。海狮07EV、宋家族等7款车型获得EuroNCAP五星安全认证,印证其安全标准的全球通用性;海鸥斩获2025年世界汽车大奖“世界城市车”称号,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车型;仰望U9Xtreme以496.22km/h的极速刷新全球纪录,6分59秒157的纽博格林圈速,打破了高端性能车领域的欧美垄断。这些突破推动比亚迪连续三年跻身凯度BrandZ全球汽车品牌TOP10,2025年更升至《财富》世界500强第91位。

三、破浪前行:全球化路上的试炼与成长

耀眼成绩背后,是比亚迪穿越多重挑战、赢得市场深度信赖的过程。在认知层面,面对欧美品牌数十年积累的市场信任,比亚迪从零建立“中国智造”口碑,用稳定的产品质量与完善的售后体系,化解消费者对“售后保障”“长期运营”的顾虑;在产品层面,为适配巴西消费者的驾驶习惯与审美偏好,从车型设计到功能配置反复调研优化,实现“本地化定制”;在政策层面,主动适配各国安全标准、排放规定,以灵活的供应链布局应对市场变化。

这份用心最终转化为巴西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Reddit等社交平台,网友自发分享比亚迪车型的使用体验,称赞其“智能配置领先”“定价公平合理”,认为比亚迪为市场带来了更优质的选择。从初期的“陌生品牌”到如今的“满意度榜首”,比亚迪用透明的沟通、过硬的产品力,一步步赢得巴西市场的信赖,也印证了其应对挑战的核心逻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用实力打破认知壁垒,用真诚建立长期信任。

四、未来可期:从“伙伴”到全球引领者

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卢拉成为该车辆车主,这一细节与王传福宣布为COP30大会提供30台定制新能源车的举措相呼应,共同彰显了比亚迪的全球化哲学——“不仅是投资者,更是长期伙伴”。未来,比亚迪将继续深化“国际化与本地化融合”战略,在巩固巴西、东南亚等市场优势的同时,推进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布局。

从深圳到卡马萨里,从电动巴士到超级跑车,从3条“比亚迪路”到116国的服务网络,比亚迪的1400万辆里程碑,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胜利,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缩影。正如卢拉在致辞中所言,比亚迪正在创造历史——而这份历史,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