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芯片? 英伟达不想放弃中国市场, 还有希望吗?
中美芯片之争已经有好多年了,这场持久战结局如何?
先给个结论吧,雷蒙多都承认了,对华的芯片打压策略已经失败了!
事实上,芯片之争,早就不是单纯的商业动作了,它已然成为中美的科技战略博弈,成功者可以掌握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失败者或需要经历更久的“落后挨打”。
自从黄仁勋访华时,抛出“H20可以重新供应给中国市场”的消息后,就引起了全球关注。但很显然,英伟达的立场并不坚定,这也为后来的“暴雷”埋下了伏笔。
对于一家芯片企业能否在中国市场生存,芯片性能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背景、立场和大环境是否允许。而对中国来说,安全是底线!这场围绕英伟达展开的风波再次敲响警钟——实现芯片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已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最近,英伟达被中国监管部门点名约谈、官媒接连发声质疑,压力之下,他们正紧急升级产品线,试图稳住中国市场的基本盘。这一切的导火索,是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梳理一下时间线,7月底的时候,国家网信办直接官宣,正式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芯片可能存在的“漏洞后门”提交说明。
尽管官方没有给出最终“是否安全”的结论,但央视旗下“玉渊谭天”官媒直接定调,直指其“三宗罪”——不安全、不先进、不环保,言辞犀利,几乎提前宣告了H20的市场“死刑”。
争议的核心,在于H20芯片被指可能暗藏“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功能。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媒公开“炫耀”,确实掌握了这项技术!在电源管理模块中嵌有可远程触发的关闭电路,固件引导程序可以隐藏可回传数据的代码。
这意味着,正常的检测可能发现不了这些漏洞,但一旦接收到特定指令,硬件可能被锁死、缓存可被清空,设备信息甚至可能定期发往海外服务器——对任何国家而言,这都已超出技术问题的范畴,直接触及数据主权与国家安全。
除了安全问题,H20在性能和定价上也引发广泛批评。其FP16算力仅相当于旗舰H100的20%,GPU核心数缩水超四成,连主流AI模型的训练都显得吃力。美其名曰是“中国特供版芯片”,但在性能阉割约80%的情况下,它的定价却比完整版H100还高出约30%,中国人又被当成”大怨种“了呗,“花保时捷的价钱买了辆桑塔纳”。再加上其能效比仅0.37TFLOPS/W,低于中国绿色数据中心0.5的标准,所谓“不环保”并非虚言,按照严格标准,这样的芯片根本“不合格”。
面对中方强硬反应与市场信任的迅速流失,英伟达不得不加快应对。据外媒报道,他们正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构为中国市场开发新款AI芯片B30A35。该芯片将采用单芯片设计,原始算力约为旗舰B300的一半,并计划搭载HBM内存和NVLink高速互联技术——尽管最终规格未完全确定,但英伟达希望最快在2025年9月就向中国客户提供测试样品。此外,另一款定位AI推理任务、定价可能低于H20的芯片RTX6000D也在准备中,或将采用成本更低的GDDR内存。
由此可见,英伟达依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但就算英伟达认错,中国市场还会不会继续买单,还愿不愿意被“割”,这就难说了!
正如雷蒙多所说,美芯封锁策略“彻底失败了”。层层加码的出口管制根本不能阻挡中国前进,反而让美国企业承受惨重损失。而中国半导体产业则坚持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加速国产替代,降低了对美芯的依赖,距离“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回看这场芯片博弈,中国已用行动证明:封锁是用来突破的,卡脖子终将遭遇反制。而美国,或许真的到了必须反思战略、另寻出路的时候,西方霸权时代注定要退出历史的舞台!而这些立场不坚定的外企,也不能再继续充当“墙头草”了,中国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