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擦亮宜居底色,幸福可感可知|智汇香山 筑梦湾区

加码教育

去年新增学位超1万个

在三乡镇平岚小学,校园“AI”元素满满。课上,体育老师熟练操作iPad,记录下学生们的技术动作,随后结合训练要点,利用AI小工具为学生们进行针对性讲解。“有些技术动作我会用豆包翻译过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该校体育老师郑嘉健从去年年底开始将这些技术融入体育教学,短短几个月时间,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运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南头镇中心小学,该校通过引入先进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开设AI教育课。学校所在的北帝村以花灯制作闻名,该校鼓励同学们利用AI设计南头花灯,并为其撰写解说词,将优秀设计制成实物。

这些AI教育课,目前在中山不少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早在去年,中山市就被广东省教育厅遴选为“广东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共有9个镇街151所学校参加试点。不少学校已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大力开展学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目前,中山市教体系统正在大力推动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教研深度应用。

这只是中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其中一项成果。一个月前,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晓新在2025年中山市教育体育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鼓舞人心:去年新改扩建17所幼儿园增加学位6120个,新改扩建7所中小学增加学位6250个;设立首批13个镇街特教班;建立17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自主经营……

“中山教体系统将纵深推进教育体育改革发展,书写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中山新篇章!”正如彭晓新在会上所言,中山教育事业这项民心工程,正在持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供给

“跨境养老”成新趋势

冯伯自去年11月入住火炬开发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颐康中心”)以来,对中山的养老环境频频竖起大拇指。从2022年开始,家属帮助冯伯通过自费入住香港的私人养老院,一边轮候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护理安老床位。冯伯的女儿说:“如果留在香港等护理安老床位,最起码要2-3年。”

如今,“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落地中山,为冯伯带来了好消息。该计划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资助符合条件的香港长者在内地养老机构的食宿、护理服务及基本医疗等费用,有意参与该计划的长者须先经香港安老服务的统一评估。

中山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该工作落实,支持颐康中心申请纳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2024年,颐康中心与港方签订合作协议。如今,港澳老人跨境养老日渐成为新趋势。中山不断提升优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为港澳老人跨境养老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近年来,中山在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上还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强适老无障碍设施建设;在香山长者饭堂补助上,市财政对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给予每人每餐相应的补助等。

在西区街道长洲社区长者饭堂,60周岁以上的西区户籍长者和港澳籍的长者,结合补贴最低7元就可以享用一份美味的快餐,低保等八类特困老人甚至可以免费就餐。而这样的香山长者饭堂,在中山就有140多家。在老年人最关心的就餐问题上,中山多解长者之忧,坚决把“食”事做实做细。

无论是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中山、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还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中山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个个斩获 “国考”A 等级的高水平医院、一堂堂AI元素满满的智慧教育课堂、一家家关注长者“食”事的暖心饭堂……构成了一座城市多谋民生之利、宜居宜业的幸福底色。

采写:南方 记者 廖冰莹 曾艳春

【作者】 廖冰莹;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