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71.5万人次!天水人在“家门口”过足“戏瘾”~

新华社

一曲秦腔里的天水文旅融合新活力

此为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现场。新华社发

台上唱腔嘹亮,台下掌声不断。坐在马扎上的老汉闭眼摇头,手指随梆子声轻叩膝盖;年轻的后生举着手机拍照录像,一些家长则将孩子举过头顶,眺望台上的演出。

“很多戏迷的‘标配’是一个马扎、一个锅盔、一瓶矿泉水,一坐动辄6、7个小时,过足了戏瘾。”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院长陈永胜说,每每演出结束,观众都舍不得离场,自发万人秦腔大合唱。

此次汇演期间,天水市举行了特色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受访者供图)

天水市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 汇演期间,天水伏羲庙广场吸引观众71.5万人次,市集销售食品、农产品、文创商品等带动旅游消费近1600万元。“白天游景区、傍晚逛市集、夜间看大戏,既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李星杰说。

“老技艺”如何玩出“新花样”?此次汇演期间,丰富多样的快闪巡演覆盖了天水伏羲广场、启汉楼、天水古城等文旅地标,将戏曲元素植入街道、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让传统戏曲与市井生活碰撞出新火花。

春意盎然,玉兰花开香古巷。来自多个剧团的秦腔演员们身着扮相,与夜色玉兰来了一场“艳遇”。髯口装扮的老生大步流星、走在队伍最前头;花旦碎步前行、捻着兰花指赏花;扮相风流的小生撑伞走过,云步轻移。

“传统亦是潮流。不同扮相的演员呈现出人物的多样性格,移动式的沉浸式演出如同一场戏曲科普,让我再次感受到秦腔艺术的魅力。”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游客肖女士说。

据介绍,活动期间,当地文旅部门还发布了“戏曲春满园,自在游天水”五大主题旅游线路,将戏曲展演嵌入天水全域文旅场景。龚佳佳表示,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艺术交流、惠民演出和文旅推广的“组合拳”正在推动传统秦腔艺术拥抱新市场,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焕发新活力。(记者文静)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