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携AI创新成果亮相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近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成功举办。科大讯飞连续五年应邀参展,今年以“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为主题集中呈现AI创新成果,其前沿技术与场景化应用引发观众广泛互动,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展会刚开场,科大讯飞展区的多语种AI透明屏前就排起了长队。

“能翻译多少种语言?”“机场嘈杂环境下能用吗?”

观众的提问此起彼伏。这款业界首个搭载多模态降噪、实时翻译技术的多语种AI透明屏,深度集成科大讯飞语音转写、机器翻译、智能咨询等核心技术,支持实时翻译与数字人客服双模式,可有效破解机场、银行、地铁站等公共服务窗口的跨语言沟通障碍。工作人员现场完成功能演示后,“实用又高效”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讯飞星火大模型的能力同样人气高涨,不少企业观众驻足咨询。

“能帮我把这份产品介绍文档生成PPT,再做成数字人讲解视频吗?”

一位企业观众现场提出需求,工作人员随即操作讯飞智文智能文档创作平台。依托星火大模型的技术支撑,仅用几分钟便完成PPT自动生成,后续还基于PPT素材快速制作出数字人讲解视频,从内容排版到语音匹配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让在场观众直观感受到AI提升办公效率的强大能力。

在互动体验区,科大讯飞AI学习机、智能录音笔、智能办公本、翻译机、录音降噪会议耳机等主流C端产品悉数亮相,用户上手操作即可直观感受大模型技术带来的体验升级:AI学习机可精准匹配不同学段学习需求,智能办公本高效实现文档处理与语音转写,翻译机支持多语种实时互译,让前沿AI技术真正走进日常生活,便捷大众工作与学习。

硬核技术破行业难题,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移步至“讯飞星火+工业”区,一系列赋能制造业全流程的技术成果更让观众放慢脚步。

“这个内窥镜能精准检测设备内部缺陷吗?”“极端工况下也能用吗?”

面对观众对工业检测精度与适应性的关切,工作人员展示了讯飞潮汐力AI工业内窥镜AiScopeX23D。这款搭载讯飞自研AI芯片的工业AI传感仪器,具备百万像素超清成像,0.01mm精度3D点云缺陷测量、AI自动识别缺陷等核心特性,还支持换电不断电设计,可轻松适应极端工况下的设备检测需求,其现场演示的精准测量效果,让观众纷纷感叹“技术够硬”。

讯飞工业声学成像仪的“故障可视化”能力同样吸睛。

工作人员手持这款自主研发的手持式设备对准模拟故障设备,仪器屏幕瞬间通过声像图与可见光图像叠加,精准标注出异响位点。依托高精度麦克风阵列及超声波声源定位技术,该设备能快速确定工业设备的局部放电点、气体泄漏点、机械异响点,让隐藏的设备隐患“无处遁形”,为工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羚羊工业大模型与能源大模型的应用成果也广受关注。

羚羊工业大模型以讯飞星火通用能力为核心底座,专为工业领域打造,具备工业文本生成、知识问答、代码生成、理解计算、多模态五大核心能力。

羚羊能源大模型覆盖风、光、水、火、核、储六大能源领域,凭借能源知识深度强化等特性,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高级碳排放咨询师认证考试的能源行业大模型,为“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围绕“AI设备运维”“AI智能班组”“AI技术监督”“新能源巡检”“新能源功率预测”“AI辅助电力交易”“零碳园区”“数字工匠”“智能制造运营管理(iMOM)”和“工业大模型(企业版)”等智能场景,科大讯飞深入行业应用,目前已助力国家能源集团建设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联合中国石油集团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与国机二重、华能集团、中广核集团等能源央企及中国能源研究会合作,共同促进工业能源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在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展示区,AI政务导办一体机融合数字人与大模型技术,通过人脸、唇形、声音多模态判断,即便在嘈杂环境下也能实现精准办事引导;此外,还对接政务取号平台,群众通过对话即可直接定位服务事项并完成取号,大幅缩短办事流程。烟草大模型围绕烟草行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系统整合生产、销售、管理等核心环节的数据资源,持续沉淀高质量行业数据资产,有效打破原有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和流程壁垒,构建起集约、统一的数字化基础平台。

深耕辽宁,携手共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本次展会还邀请了科大讯飞沈阳产业加速中心生态企业——沈阳晓能科技有限公司一同参展。科大讯飞沈阳产业加速中心自2022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已累计孵化156家企业,其中引育高新技术企业96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此次展会的亮眼表现,既是科大讯飞AI技术实力的集中呈现,更是其深耕辽宁、赋能地方产业转型的生动缩影。2021年科大讯飞辽宁公司落户沈阳以来,深度锚定辽宁发展需求,推动AI技术在工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及数字政府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为辽宁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科大讯飞将继续深化与辽宁的战略合作,在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方面持续发力,尤其将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工业、智慧城市、水利、司法、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加速渗透与创新应用,以更务实的技术实践、更丰富的场景解决方案,为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贡献“讯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