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桥梁上的“蜘蛛侠”身怀哪些“绝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成为我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助手,各行各业的机器人,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本领,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

在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悬索桥主缆检测机器人“攀登者2号”进行了应用测试。这个形似蜘蛛侠的仿生机器人,依靠8个“爪子”一样的夹抓,稳稳依附在钢筋制成的桥梁主缆上,在桥梁主缆开展智能化检测。它的攀爬速度可达5~10米每分钟,续航能力达到6~8个小时,从爬行机理上确保机器人安全不坠落。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机器人系统中心副主任 刘鹏飞:一方面是对拉索做一个检测,发现哪里有漏水破损,后期也是希望能够利用机器人带着热熔枪去做打磨和修补,替代人工完成高空作业。以一座比如说200根斜拉索特大桥为例,人工一般需要20天左右,它需要封路,而且人工只能检测二三十米以内的一个高度,然后我们的最新款的斜拉索机器人,它可以多机并发,就是现场一个施工小组两个人,可以同时控制3到4台机械并行化去操作,大概5天左右就能把一座大桥给检测完了,也不需要封路。

“攀登者号”安装了9个视觉传感器,可以实现360度图片收集,可以通过绳索外表准确辨别桥梁缆绳是否存在破损,准确率达到95%左右,识别精度能到达0.2毫米。为了让它能够稳定工作,团队在五年的研发中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机器人系统中心副主任 刘鹏飞:像这个主缆机器人,一个是它的夹抱系统,因为它快到顶点的时候倾斜角特别大,怎么保证机器人不滑落,更稳定地爬行,这是它结构上的。第二个是我们的软件和智能算法部分,对病虫害更精准识别,因为主缆的下半部分,刚好雨水堆积到那里会变得比较脏,怎么识别出来是水渍污渍还是真正的划痕破损,这个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桥梁病虫害的数据库,然后更精准地识别。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