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

近日,河南印发《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将河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该方案围绕“产业转型、企业改造、园区提升、产品创新、生态优化、底座构建”六大路径,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在产业赋能方面,河南省将围绕"7+28+N"产业链群编制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针对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等7个重点产业,打造"8×7"工业大模型矩阵,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全流程。

新型材料产业:通过AI建立“成分—结构—性能”高精度预测模型,缩短研发周期;依托大模型动态调整熔炼、轧制等工艺,提升加工精度与节能水平。

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突破,运用AI算法攻关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实现多车型混流生产。

现代医药产业:推动大模型在药物智能筛选、临床试验设计中应用,打通生物学与医疗健康数据壁垒,攻克中药产品一致性难题。

电子信息产业:开展集成电路虚拟制造,降低对“设计—流片—测试”传统模式依赖,通过AI搭建产品模块库实现快速迭代。

在企业赋能上,河南省将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和安全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建设智能应用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园区管理方面,河南省将运用人工智能助力园区节能减排动态优化、安全生产智能监管、管理服务快速响应和产业链精准招商,打造高标准数字园区。

在产业发展上,河南省将重点发展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终端和智能软件服务,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做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整机,发展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等高端元器件。

为夯实发展基础,河南省将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建设,推进区域算力资源调度和协同,同时开发数据资源,健全标准和开源体系,强化人工智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