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十大券商看后市|A股指数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淡化短期波动

A股快速轮动、冲高回落后,进入5月下旬,市场将作何表现呢?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提速和资金情绪略有回升,叠加经济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接下来A股指数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并向上挑战震荡区间上限。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展望后市仍然保持乐观,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提速,继续看好中国股市。同时贴现率下降是如今中国股市上升的重要动力,A股指数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

“二季度经济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二季度从‘抢转口’到‘抢出口’,外需从初步显现下行压力,到可能脉冲式上行。尽管基本面改善尚无法外推,但短期数据验证有望保持强势,至少排除了下行风险。5月政策兑现成为主要矛盾阶段,宽货币及时全面兑现。平准基金有力支撑资本市场预期,A股市场下行风险同样可控。”申万宏源证券称。

操作层面,银河证券认为短期的操作难度确实很大,因此建议投资者做短线交易如果没有先手“量力而行”。更可参考的投资风格或是淡化短期波动,寻找中期确定性的方向,同时适当兼顾估值合理这一重要指标。

浙商证券同时指出,考虑多数指数在回补缺口以后正处于反弹压力位附近,加之基本面要素和市场走势之间的“错位”,预计市场会继续“主动修整”,通过震荡整理来化解上方密集区筹码和短期获利盘的压力。

“建议投资者继续调整当前持仓结构,将过去一段时间反弹幅度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切换至前期反弹幅度相对较小的大金融、中字头、红利板块,起到平滑净值曲线、控制组合回撤的作用。不过,如果再度出现外部利空打压指数的情形,则建议在指数快速下探时果断出手、积极增配。”浙商证券进一步指出。

中信证券:回归基准是通过基准的行业配比向基金持仓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

当前,市场对于公募考核新规以及回归基准行业配置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从海外经验来看,回归基准是通过基准的行业配比向基金持仓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产品投资策略向客户盈利导向回归,在长期视野下,这与追求排名和绝对收益并不矛盾,反而是统一的;跑输基准的惩罚机制最终导致的是基金减少博弈性持仓,长期来看最大的影响是活跃头寸的占比下降。

而如何去有效地设定基准是长期而言实现客户利益、赢得竞争并避免被被动型产品替代的最关键问题。对于主动权益型产品而言,沪深300、中证800以及A500作为全市场基金基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能够反映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趋势的中国资产合理基准,应该是均衡港A配比,港股宽基占总基准的比例是超越行业配比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用前瞻眼光去看,未来如果外资逐步回流,市场生态也会相较过去3年发生重大转变,不能用后视镜视角静态去看行业配比,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间的差异会远远超过所谓的“好行业”和“差行业”。

国泰海通证券:指数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

展望后市,仍然保持乐观,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提速,继续看好中国股市,A/H指数均有望进一步缓步推高。

首先,经历冲击后,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已然充分,共识性因素对估值收缩的影响是递减的,变化在于决策层关于“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立场与更可持续的政策预期。

其次,中国股市的无风险利率下降,海外预期降低、固收预期降低,股市是解决社会资本开支下降与资产管理需求上升的关键破局点,政治局表态“持续稳定与活跃资本市场”是重要的标志。

最后,围绕投资者为本、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改革拉开序幕并提速,中国市场的底色向“可投资、重回报”转变,股市风险溢价降低。因此,贴现率下降是如今中国股市上升的重要动力。

配置方面,新兴科技是主线,金融周期是黑马。金融与高分红推荐券商/保险/银行,具备股息与稳健经营优势的央企高分红股推荐:运营商/高速公路/公共事业。新兴科技成长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游戏/信创/半导体/算力/医药;顺周期推荐地产/有色/化工/建材/零食/化妆品。

银河证券:短期指数或仍需震荡整固

在海外扰动缓和落地的背景下,资金情绪略有回升。不过,资金对美国经济前景预期依然有较强担忧,CPI同比虽降,但零售业增速同步放缓,意味着滞胀风险或未消除。同时,穆迪下调美国主权债评级,进一步强化了资金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美国债务规模不断突破上限,美元信用边际松动。此外,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以及目前各种与美国相关的谈判大多有反复,资金普遍认为海外扰动远未到终局演绎的阶段。

另一方面,A股流动性问题依然明显,周内机构低配调仓引发的“乌龙”,活跃资金开始炒“合成生物、核聚变”等“另起一桌”的概念,大多是因为主线不明确,流动性又延续了偏紧的状态。所以短期指数或仍需震荡整固,板块轮动快的特点或难以快速解决。

操作层面,随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很多投资者对新规关注度很高,因为首次提到简易审核程序、允许分期支付并购款项、放宽对财务指标与同业竞争限制,而且还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退出效率大幅提升。

政策强有力的推出,或导致“并购重组”题材可能又要“起飞”,长期看,并购重组松绑是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要意识到短线的问题,流动性问题如果不能改善,政策初期可能出现概念炒作,垃圾股跟风上涨,这些都需要警惕,毕竟持续性可能较差。

整体而言,短期的操作难度确实很大,所以做短线交易如果没有先手建议投资者“量力而行”。更可参考的投资风格或是淡化短期波动,寻找中期确定性的方向,同时适当兼顾估值合理这一重要指标。

目前来看,在科技方向的PCB、SOC、半导体设备(光刻与量检测等)方向,估值相对合理。而在非科技方向,诸如消费、社服等领域有很多优质的核心资产,目前处于胜率很可观,赔率需要等待政策进一步刺激的状态,也是可以关注的中期选择。

申万宏源证券:中枢偏高震荡市

展望后市,短期宏观预期难有方向性变化,行业结构也缺乏突破方向,维持二季度是中枢偏高震荡市的判断。中国外需预期修复,支持A股向上挑战震荡区间上限。

二季度经济基本面有望脉冲式改善。随着海外扰动缓和,二季度从“抢转口”到“抢出口”,外需从初步显现下行压力,到可能脉冲式上行。尽管基本面改善尚无法外推,但短期数据验证有望保持强势,至少排除了下行风险。5月政策兑现成为主要矛盾阶段,宽货币及时全面兑现。平准基金有力支撑资本市场预期,A股市场下行风险同样可控。

结构上,科技、消费、医药是A股一季报高景气的主要方向。二季度外需脉冲式改善,政策对冲受益的消费短期基本面弹性受限。科技需要新产业趋势催化,国内AI产业链需等待互联网平台资本开支再加速。国防军工长期景气预期升温,短期也处于催化空窗期。

此外,主动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不低估长期影响,不高估短期影响。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是长期改革,而其短期映射,成为了结构性行情的主要线索。

主动公募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是集中梳理产品策略的一次机遇。而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却未必是普遍趋势。公募基金产品策略,既要契合监管导向,也要与市场环境和渠道偏好相适应。短期,市场博弈公募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更偏向于是资金博弈主题,需严守性价比,把握好节奏。

现阶段,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已经偏低。短期,市场对基本面变化的定价效率有所下降。科技相对消费仍是相对性价比较高的方向,科技调整可做中期布局。继续战略看好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的投资机会。医药生物(CXO、创新药)是一季报稀缺的景气方向,维持中期推荐。

华泰证券: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

随着海外扰动放缓,“主题交易”延续。将视角拉长有三点发现:一是哑铃型策略仍然有效,上证50+中证2000涨幅居前。二是海外扰动下,内需强于外需,低贝塔优于高贝塔或基本成立。三是红利内部择线的重要性上升,银行等运营性红利与煤炭等周期性红利的收益分化。

金融数据方面,信用周期是国内基本面的领先指标,有三个看点。第一,M1同比在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数下走平,而M2同比则因非银存款的回补而跳升,两者同比剪刀差收敛,中期A股盈利周期上行弹性仍然不足。

第二,企业中长贷同比偏弱,与PMI相互印证,海外风险影响企业的订单预期及扩表投资的意愿。居民信贷也偏谨慎,主要是与消费相关的短贷,背后是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50,4月消费贷利率上调。

第三,政府债发行支撑社融,体现广义财政的落地,且大概率有持续性。结合后两点,结构上,政府部门是加杠杆主力,保持对受益于政府支出加大的行业的配置敞口。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看长做短,维持红利、科技、内需的哑铃型配置。大势上,结合信用周期指引与财报线索,A股仍处于库存周期弱企稳,产能周期继续出清的阶段,向上弹性待改善。同时,政策抓落实、稳预期,支撑风险偏好,市场或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

风格上,中期维持红利+内需+科技的哑铃型配置,做多波动率。具体择线上,红利内部,国有银行、水电等运营性资产仍是底仓。科技和内需强调左侧思维,科技内部,AI 和军工电子若调整仍可中期布局。

浙商证券调结构、控回撤

展望后市,预计市场会通过震荡整理来化解上方密集区筹码和短期获利盘的压力。随着市场持续快速反弹,A股、港股多数主要指数的点位已经“超越”4月3日之前的点位,既面临上方成交密集区的压制,也面临着短线抄底资金获利回吐的压力。同时从基本面要素看,近期股指表现已经“领先”基本面变化。

因此,考虑多数指数在回补缺口以后正处于反弹压力位附近,加之基本面要素和市场走势之间的“错位”,预计市场会继续“主动修整”,通过震荡整理来化解上方密集区筹码和短期获利盘的压力。

配置方面,基于“反弹完成开始修整,区间震荡消化压力”的看法,建议投资者继续调整当前持仓结构,将过去一段时间反弹幅度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切换至前期反弹幅度相对较小的大金融、中字头、红利板块,起到平滑净值曲线、控制组合回撤的作用。如果再度出现外部利空打压指数的情形,则建议在指数快速下探时果断出手、积极增配。

招商证券:震荡上行

展望后市,4月央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明显增加,或与给汇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有关,未来中央汇金将继续发挥市场压舱石的作用,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及时维稳,这意味着,A股下行风险可控,底部有支撑,待短期获利流出压力释放后,A股有望重回震荡上行。

首批26家管理人在公募改革方案落地后正式上报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均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主要对标主流宽基指数,标志着费率改革进入实操阶段。随着头部机构产品落地,头部机构的示范效应带动下,浮动费率基金有望成为主动权益类产品主流。

4月社融同比明显多增,虽然融资结构欠佳,实体融资需求不足,但随着财政政策持续积极发力、靠前发力,财政资金投放形成项目落地将带来需求增长,并且从历史看,社融总量增速达到类当前高水平后,A股表现基本不差,且多有震荡上行。

东吴证券:基准指数的估值溢价将迎来系统性抬升

近期金融板块及指数的明显波动,或主要源于市场资金围绕公募增配预期的博弈。鉴于公募新规颁布不足一周,且其中关于业绩基准的细则尚未敲定,众多基金产品在单日集体调仓的可能性较低,实际调仓节奏或更倾向循序渐进。

因此,日前金融股异动更合理的解释是,部分资金基于公募的加配预期提前布局,叠加市场情绪传导、触发量化策略跟随交易,加剧了买盘的流入及相关板块的上行斜率。

整体来看,本轮公募调仓或与2016年至2017年外资流入存在共性。彼时外资加速流入和鲜明的审美偏好带来“明牌效应”,公募新规也是一种政策的“明牌”,但区别在于本轮主要基于资金面逻辑,相关板块缺乏基本面的强比较优势支撑。

从风格层面看,基准指数的估值溢价将迎来系统性抬升。美日被动化进程中,代表性的“标杆”指数具备估值溢价,且近10年市场均呈现大盘相对小盘超涨的趋势。对于A股市场而言,后续更多中长期资金有望以被动指数形式入市,且本轮新规落地后,主动型基金配置向指数靠拢也将加速被动化进程,沪深300为代表的中国“标杆”指数有望迎来估值的系统性抬升,长期来看,小盘高估值+大盘低估值的格局将发生改变和逆转。基于静态测算,新规有望拉动沪深300上涨6.8%。

而从个股/行业层面看,金融、食品等板块欠配龙头股或将获增配。新规落地后,以基准为主要考核的机制将在1-2年内,推动公募资金向欠配的基准指数成分股腾挪。个股角度看,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个股相对核心指数明显低配。行业角度下非银金融、银行、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板块整体低配,长期来看公募资金回补有望对该类行业形成拉动。

华安证券:高位震荡

从目前已披露的出口、通胀、金融和高频数据看,4月经济基本面走弱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外需预期走弱、内需有待提振。因此,在政策进一步加码或基本面出现明显持续改善之前,预计市场仍将延续高位震荡。

配置方面,市场仍将延续高位震荡态势,继续推荐金融、成长式的两端平衡型配置,配置方向当前略相对偏向于银行保险端。

一方面,短期稳健型配置需求增加同时具备中长期战略性投资价值的银行、保险。另一方面,深度回调后的成长科技具备一定的布局价值,逐步增加对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机器人等板块的关注。

此外,展望汽车指数运行格局,预计后续将呈现上有顶制约和下有底支撑的区间格局。核心在于汽车板块基本面呈现内需强、外需弱的特点同时A股处于震荡行情中。

具体而言,上有顶制约来自基本面难以持续强劲上行,下有底支撑来自景气基本面又整体不弱,始终维持“强而不强、 弱而不弱”范围内,因此在市场不出现系统性机会或风险情况下,汽车指数有望维持区间内运行。当前已经处于区间上沿,整体配置价值或不高。

华西证券:震荡中稳步向上

展望后市,随着险资长线资金入市,A股“稳中有进”趋势延续。海外扰动缓和直接带动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和基本面预期改善,A股主要指数向上突破4月初缺口;但与此同时,市场对海外扰动反复的担忧仍存在,因此在当前位置部分资金止盈情绪有所升温。

往后看,A股仍将处于震荡中稳步向上的趋势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助力指数中枢不断上移。例如第三批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改革、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的安排等,均有利于为A股注入增量资金和改善市场活跃度。

行业配置上,可适度均衡配置,建议投资者关注公用事业、创新药、“新消费”相关板块。主题方面,可关注军工、自主可控、并购重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