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4财富管理市场:全国性银行领跑 城农商行波动中求生存

作者 胡群

2024 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招商银行继续领跑行业,以 2.94 万亿元的公募类产品保有规模稳居榜首。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公募类产品保有规模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 " 报告 ")显示,银行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在 2024 年末的公募类财富管理产品保有规模指数排名前 100 的机构中,银行占据 62 席。这份报告揭示了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也指出了不同类型机构在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 15 名中,有 14 家为银行,仅有蚂蚁(杭州)基金销售 1 家第三方机构跻身其中。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中流砥柱地位目前不可撼动,其他机构则更多地扮演着补充的角色。

银行优势明显

2024 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持续遭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波动冲击,面临客户风险偏好转变、投资结构调整、投资需求复杂化等多方面挑战,行业呈现出 " 银行主导地位稳固、券商触底复苏、公募基金承压、第三方机构韧性凸显 " 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迭代,各行各业聚焦数字科技革命,全球财富管理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打造智能投研与精准营销体系,券商聚焦数字化投顾平台建设,第三方机构借力大模型优化智能服务体验,行业正经历从 " 产品驱动 " 向 " 科技 + 服务驱动 " 的范式转变。报告建议,为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抓住科技发展浪潮带来的机遇,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需要加快推进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充分利用前沿科技赋能行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将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招商银行以 2.94 万亿元的公募类产品保有规模稳居榜首,兴业银行(2.12 万亿元)和中国工商银行(1.71 万亿元)分列第二、三位。在非货银行理财保有规模指标中,招商银行同样以 1.99 万亿元排在第一位,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以 1.65 万亿元和 1.49 万亿元排在第二、三位。这些头部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成熟的财富管理体系,在竞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4 年上半年,有 6 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新进入百强榜,显示出地方银行在财富管理行业的影响力有所提升。然而,到了下半年,又有 4 家退出了百强榜,这表明地方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财富管理能力仍有待强化。这也反映出,尽管银行整体在财富管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内部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格局并非一成不变。

地方银行核心竞争力待提升

在银行方面,除了全国性银行的稳定表现外,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表现则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报告显示,在 2024 年上半年,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西安银行和珠海华润银行这四家地方性银行成功跻身百强榜。然而,到了下半年,这四家银行又全部跌出了百强榜,取而代之的是汇丰银行。这种 " 来得快,去得也快 " 的现象,反映出这些地方性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上的不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地方性银行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头部银行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导致其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银行往往难以持续保持优势。例如,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和西安银行在上半年进入百强,但在下半年迅速退出,这说明它们在业务经营上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对于这些地方性银行来说,想要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发挥自身专业化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新产品和提供精准服务。例如,它们可以利用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开发出更符合当地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者利用其灵活的机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其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的综合实力,避免在竞争中边缘化。

财富管理行业迎来范式转变

除了银行主导和地方银行波动的特点外,2024 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还呈现出一个重要的趋势:科技赋能。报告指出,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快速迭代,各行各业都在聚焦数字科技革命,全球财富管理行业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

在中国,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打造智能投研与精准营销体系,券商聚焦数字化投顾平台建设,第三方机构则借力大模型优化智能服务体验。整个行业正经历从 " 产品驱动 " 向 " 科技 + 服务驱动 " 的范式转变。这种转变将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那些能够积极拥抱科技、成功实现转型的机构来说,它们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而对于那些固守传统模式、不愿意或无法进行转型的机构来说,它们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此外,2024 年末财富管理规模指数 100 强中,第三方机构指数平均值为 245.87,较上半年增长 2.62%,达到 239.60;上榜数量为 12 家,数量与各指数区间分布与 2024 年上半年保持一致,并且全部都是基金代销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4 年末头部第三方机构的指数值总体上小幅增长,其中上海利得基金销售增长率明显,达到 17.28%。根据指数值与排名,可将前十的第三方机构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蚂蚁 ( 杭州 ) 基金、上海天天基金,其行业地位稳固、指数值与后续机构存在阶梯式差距,基本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第二梯队为腾安基金 ( 深圳 ) 和上海基煜基金,与第一梯队距离接近,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和客户挖掘潜力;而其他第三方机构与前两个梯队的指数值和排名长期存在差距,内部差距较小,指数增长率及业内排名互有升降。

报告认为,各第三方机构总体上发展较好。但非头部第三方机构受行业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的变化有所波动,导致其在财富管理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上并不稳定,亟需挖掘自身特点和目标客户需求,推出差异化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以此达到引流和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提升企业财富管理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