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国家话剧院上海演出季7月重启,《大宅门》等5部大戏来沪

五台大戏现场演出,三部作品高清展映,今年7月- 9月,中国国家话剧院将时隔5年再次重启上海演出季,带来《四世同堂》《鼓楼那些事儿》《大宅门》《直播开国大典》《北京法源寺》等多部原创大戏。其间还将与黄浦区深度合作,共塑京沪文化交流的新范式。

5月18日,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田沁鑫和国话演员秦海璐、邢佳栋、刘金山等一起来到上海,共同推介了此次演出季。

五部来沪,了解一座北京城

此次国家话剧院带来的5部作品,都是这些年的原创力作,涵盖现实题材、经典改编与原创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5部戏都和北京城有关系。从小羊圈胡同的家国悲欢,到鼓楼脚下的市井百态,从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到沉静厚重的法源寺,再到庄严肃穆的天安门,舞台成为穿越北京时空的“导览图”。

与此同时,五部作品以舞台叙事纵贯晚清、民国、建国直至新时代的历史进程,艺术再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奋起图强和伟大复兴的沧桑巨变。

其中,闭幕大戏《北京法源寺》来沪演出尤其难得,该剧是田沁鑫导演的又一力作,以戊戌变法为历史切口,通过法源寺这一文化地标串联起不同时空的历史对话。自2015年首演以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每次演出都创下“开票即售罄”的票房佳绩。这部恢弘巨制由于阵容庞大,多年来一直在北京演出,今年是该剧问世第十年,此次终于排除各种困难再度来到上海,将在前滩艺术中心从9月25日至30日连续上演6天。

田沁鑫表示,此次上海演出非常难得,上海观众多年来都很期盼这个戏能到上海,这次终于一偿期盼,大家也有机会在上海舞台一睹奚美娟等众多艺术家的现场演出。

田沁鑫

开幕大戏《四世同堂》刚刚完成梅花奖在上海的终评演出,7月17日至19日将在大上海剧场再度登场。该剧改编自老舍同名巨著,由田沁鑫执导,历经15年打磨,巡演全国70余城、演出近400场。田沁鑫以“新现实主义”手法,将老舍笔下北京胡同的市井百态生动再现,展现抗战时期北平百姓的生活图景。

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以“鼓楼苑”社区为舞台,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背包法官”冯晓光为原型之一,聚焦北京中轴线穿过的"鼓楼苑"社区,传统人情与现代法理在此碰撞,展现老城区法治进程中的温情瞬间。该剧由国话优秀青年演员刘端端主演,7月25日至27日在大上海剧场演出。

现象级话剧《大宅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将在上海大剧院登场,国话优秀演员吴樾、刘佩琦领衔主演。该剧将70集电视剧的恢宏叙事浓缩于两个半小时,聚焦白氏家族百年沉浮,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近百年的风云变幻。

大型悬疑谍战话剧《直播开国大典》9月5日至6日在大上海剧场上演。该剧由田沁鑫导演,张桐、苏青、刘威等主演。全剧以1949年开国大典幕后的电台广播故事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历史现场,通过广播人的隐秘战线,再现开国大典背后的惊心动魄。作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时空穿越,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广播事业初创时期的艰难与荣光。

三部高清戏剧展映CNT现场”首次来沪

中国国家话剧院这两年推出了CNT现场高清放映,通过专业的影视化拍摄技术,将舞台作品搬上银幕,以超高清画质完美呈现舞台细节,精准还原剧场音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剧体验。

此次演出季,国话带来了三部展映作品,其中首部展映作品《抗战中的文艺》群星荟萃,此前从未来过上海演出。

《抗战中的文艺》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银幕力作,也是首部文献戏剧电影,集结国家话剧院孙红雷、段奕宏、陈建斌、田雨、李光洁、关晓彤等实力派演员。影片以史诗气魄,首次系统梳理、再现1931-1945年这14年间,文艺界的抗战历史,生动刻画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艺大家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枪、以艺为戈,以创作激励民众的历史。该片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央视网联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另两部展映作品分别是《青蛇》和《苏堤春晓》,也是田沁鑫导演的作品。其中《青蛇》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秦海璐、袁泉、辛柏青、董畅等主演,演出至今已是当代中国话剧的标志性作品。《苏堤春晓》不久前刚刚来到上海演出,由实力派演员辛柏青领衔主演北宋文豪苏东坡。全剧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鼎盛时期“宋”之风骨韵致,为当代观众提供了跨越古今的思想共鸣。

秦海璐

刘金山

邢佳栋

据悉,此次国话上海演出季期间,还将深度联动2025年黄浦文旅“促消费”活动,串联周边商圈与地标景点,打造“文商旅”一体化体验,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畅享上海都市生活的多元魅力。

5月22日上午11:18,“国话·上海演出季”将在大麦、猫眼等平台正式开票。观众可通过“大麦”APP/微信小程序获取最新票务信息,参与早鸟票优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