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原创 美俄通话2小时,特朗普要谈大生意,泽连斯基提出三个条件

2025年5月19日,美俄元首的跨国电话接通。特朗普与普京的这场2小时17分钟的对话,被称为"俄乌战争以来最具戏剧性的外交事件"。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俄乌将立即启动停火谈判"时,基辅的防空警报仍在夜空回荡。这场被包装成"和平序幕"的通话,实则是美俄利益交换的台前表演,更是俄乌矛盾激化的缩影。但一切可能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双方可能都在“画饼”。

普京在通话中抛出的"和平备忘录",成为特朗普最得意的"谈判成果"。这份备忘录中的文件包括解决危机的原则、停火时间表及临时停火条件,但俄方刻意模糊了"立即停火"的核心诉求。正如土耳其谈判的教训,俄罗斯拒绝无条件停火30天,此次仅同意"在达成协议前提下讨论停火",本质仍是以军事优势换取谈判筹码。特朗普急于宣布"立即启动谈判",却回避了俄方"北约退群、乌去军事化"的前置条件,这种选择性解读,暴露出其急于求成的商人思维。

而普京比较聪明的一点是,他提出了特朗普最感兴趣的一点,战后重建这块“大蛋糕”如何分配。普京表示"俄罗斯愿与美国开展大规模贸易",直击特朗普的商业神经。从能源合作到基础设施重建,普京勾勒的"战后红利",与特朗普团队此前提出的"乌克兰重建由美国企业主导"形成微妙呼应。但这种隔空画饼的致命伤在于。和平尚未实现,利益分配已埋下隐患。当美俄讨论战后生意时,乌克兰人还在前线流血。

但与以往"美俄决定一切"的不同,特朗普此次罕见地在通话前后两次联系泽连斯基,并拉欧盟领导人举行1小时43分钟的集体会议。这种转变并非出于善意,而是现实压力的产物。土耳其谈判的失败,乌军在南线反攻受挫,迫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抛弃盟友"的风险。但即便如此,特朗普仍不忘威胁"退出进程",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符合美国外交风格。

当特朗普在白宫兴奋地计算"和平红利"时,基辅的立场却如钢铁般冰冷。泽连斯基在通话后12小时内连发三条声明:必须实现停火、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及美国“不要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对与乌克兰相关事宜做出任何决定”。这种强硬态度,源于三个致命分歧:

俄方坚持的"北约永不东扩""乌克兰去军事化",本质是要将乌沦为"缓冲国";而乌方要求的"俄军完全恢复1991年边界",触及俄战后最大利益。克里米亚的法理地位与乌东亲俄地区的控制权。这种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让任何妥协都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地震:普京若放弃乌东,将面临民族主义势力的反噬;泽连斯基若割地求和,极可能重蹈阿富汗加尼政府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