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飞青年戏剧人,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发起“蜻蜓计划”
5月23日,由黄磊发起,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担任出品人的戏剧孵化项目“蜻蜓计划”迎来京沪双城同时启幕。来自乌镇戏剧节青赛精选的3部作品《跷跷板定律》、《41.5》、《Amy张回到家乡》将于5-6月间在北京、上海完成双城演出,之后开启全国其他城市的演出计划。

上海西岸大剧院演出海报
启幕当天,两场演出在京沪同时开演。在北京,韩燕楠菲编剧导演的《跷跷板定律》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作品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将女性对于生育的思考搬上舞台,展现这一重大的人生决定与家庭环境、个人成长和责任承担的关系。

《跷跷板定律》剧照
在上海,由王小雨编剧导演的《41.5》以升级版在上海西岸大剧院和观众们见面。作品聚焦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微妙关系,用两对“新老交替”的人物勾画出一幅充满温情、有关爱与记忆的图景。

《41.5》剧照
下周,2024年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小镇奖-最佳戏剧奖”得主,由翟博文编剧导演的《Amy张回到家乡》也将以升级后的版本先后与上海、北京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蜻蜓计划”所有作品的票价将是全场180元,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观众进入剧场感受青年创作。

黄磊和青年创作者一起发布“蜻蜓计划”
在《跷跷板定律》北京首演后的媒体通气会上,“蜻蜓计划”出品人黄磊表示,青年竞演是乌镇戏剧节创立至今的核心单元,在乌镇戏剧节十二周年的“本命年”,设立“蜻蜓计划”的目标是让青年竞演走出的青年创作者们有一个继续创作的空间。之所以起名“蜻蜓计划”,寓意蜻蜓诞生于同一片水域,仅需一点助力,就能以自由的姿态飞行到梦想之地。
“蜻蜓计划”将坚持“严肃创作”的态度,“原创为先”的精神,关注“青年群体”的潜力, 并坚持“面向观众”的标准,“要让作品和时代连接;唯有经过观众的评判,创作才能得到健康的反哺。” “质朴”仍是“蜻蜓计划“最重要的创作前提,“以最大的能量支持最质朴的创作,是必要的道路”。

北京首演后黄磊和创作者对谈
黄磊表示,“蜻蜓计划”未来的重点是结合乌镇戏剧节周期,通过资金、制作、宣传与演出运营的专业支持,为青年戏剧人们解决起步阶段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完成“0到1”的市场化搭建,以更成熟完善的作品与观众见面。
启幕当天,孟京辉送上祝福,赖声川远程发来寄语:“乌镇戏剧节最重要的使命还是在培养年轻戏剧创作者。蜻蜓计划就是这使命的延续,让乌镇青赛出来的年轻艺术家有一个新的平台,延伸并创作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