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曝光率下降的贾玲,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文案 | 易幸
编辑 | 南枫
人红是非多。
当一位明星已经站在一定高度,蜂拥而至的不只有吹捧,更有不怀好意的嫉妒。
好像无论贾玲干点什么,都得上热搜走一圈。

拍了两部电影。
一部《你好,李焕英》缅怀母亲,狂揽 50 多个亿的票房。
一部《热辣滚烫》狂瘦 100 斤,票房 30 多亿。
这两部影片中间时隔三年,却毫无例外都能引起全网骂战。

明明是唯一一个从喜剧,转型导演大获全胜的女演员。
电影上映积极宣传,播完了再回归生活,低调拍戏。
而成功又低调如贾玲,每次露面几乎都有人要 " 找点茬 "。
影片票房已定,不少人依旧将眼光放在贾玲的身材上。
一会 " 复胖 " 了,一会还那么瘦。
穿得显胖就是减肥失败,穿得正常显瘦,那就是 " 太自律 ",什么话都让他们说了。

这回,又是贾玲曾与人合伙创立的大碗娱乐公司,有了新动静。
之前曾传出旗下艺人到期不续,如今贾玲又变成了全资持股,粉丝倒是格外惊喜。

果然,其他人还在铆足劲冲奖,试图用曝光率来维持咖位时。
或许贾玲早就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把艺人当真心朋友,不可多得的好老板
贾玲的火不是幸运。
尽管众多网友吐槽《你好,李焕英》是小品电影。
的确,贾玲就是小品演员出身,大学还是相声专业,而电影的内核一开始也是攒了个小品。

然而,贾玲确实贡献出了一部完整的电影,人物不多,可每个角色都非常饱满,而且笑点极多,煽情不尴尬。
无论是剧情还是结果来看,贾玲就是成功了。

陈思诚,花边新闻飞起、翻拍用成本堆积,观众夸他有才。
王宝强,一部烂片被骂得狗血淋头,又上一部还不错的影片全网夸。
贾玲转型成功,就要挨骂,这合理吗(没有说上面两位导演不好,只是举个简单例子)?

而贾玲旗下的艺人,张小斐,或许更多的才是 " 幸运 "。

当然,她能完美刻画出李焕英这个角色,也证明了张小斐也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然而,张小斐无声无息打拼的这几年,确实也要靠贾玲撑着。

住过地下室、被春晚毙过节目的贾玲,明白小演员的苦和难,所以她从来不会苛待自己的员工。
她会带着其他人尽可能地出来露脸,在拍戏之后,也会立即带所有人出去玩放松。

13 年前,贾玲看着朋友拍戏受伤还要挨骂,又气又无奈,只得感叹一句:小演员命真贱,快变成大腕吧!
随后,贾玲与合伙人创立了" 大碗 "娱乐,而张小斐,是公司签约的第一个艺人。

而在贾玲转型的第一部作品上映后,她竟然真的助张小斐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影后大奖。
结果宣布时,两个人不约而同起立走向对方,真的很好哭。

即使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女导演,可贾玲从来没有得到过资本的偏爱,甚至连个奖都摸不着。
可她看着同事也是最好的好友在台上,贾玲竟然是热泪盈眶的,她仿佛比自己得奖还高兴。
无论是老板还是好友,贾玲都是真心付出,而这样的感情,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实在是太宝贵了。
全力创作电影,终于不被资本裹挟
几年磨一剑打造出一部作品,结果成绩斐然,在风光无两后,又消失一年狂瘦 100 斤来赌新的作品。
这种毅力和独特的眼光,在演艺圈又怎么不算是独树一帜呢?
实际上,贾玲这回全资持股大碗娱乐,也能看出来贾玲对电影创作的热爱。

她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决策上可以不再考虑其他人的想法。
而不逼迫艺人续约,而是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绑定,又确保公司的波动不会影响艺人的前途。
我想,内娱这么多的经纪公司,几乎没有能做到全心全意打拼,真正将合作过的艺人当作朋友的吧。

当贾玲已经坐上第一女导演的宝座,其实有更多更好可以赚快钱的机会。
然而,贾玲的低调也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过生日都只是安安静静地与工作人员,一起逛一逛、吃一吃,拍几张照片就差不多了。
这和我过生日都没什么差别,何况她还是有诸多粉丝的导演兼演员。

当贾玲这回全资持股,粉丝当然更希望新电影能够更加顺利,宣传上也不再拘泥于套路。
当然,说的就是贾玲与张小斐再次合作的《转念花开》。
这部影片对于贾玲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因为这次绝对脱离喜剧题材,才是对她考验的开始。

在我看来,尽管业内人士有些对贾玲依旧存在偏见,可她只是在这条路上摸索的小导演而已。
只不过恰好拍成了,恰好观众爱看了,恰好又成为某些人的 " 眼中钉 " 了。
贾玲的低调,也算是最有效的回应,而离开了自己擅长的赛道,《转念花开》一旦成功,那才是让别人真正哑口无言的最好回击。

希望全资持股,是贾玲下定决心要打胜仗的第一步吧。
成功的路上总会有些磕磕绊绊,而手握实力的人,也从不会关注那些风言风语。
如果贾玲的成功,能让更多女导演看到希望,这对影视行业又何尝不是一件喜事呢?
结语
说实话,当每次贾玲一出镜,评论区就会有各种不好的声音出现。
在我看来,或许他们也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对作品不满,还是为了骂贾玲而骂。
如果喜剧注定要受到主流奖项的冷落,那么 " 金杯银杯不如好口碑 " 这句话,对喜剧演员以及导演来说可能才是重中之重。
贾玲不再参加综艺,也尽可能减少了接受采访的频率,将自己的曝光度降到最低,在回归的那一刻,才让一鸣惊人来得更加惊艳。
我还是比较期待贾玲的新电影的,这回无论耗时多久,最好达到她心中的完美要求再与观众见面。
不知道你是否期待贾玲的新作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