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 制造芯片, 需要100多种气体, 我们70多种要进口

众所周知,芯片制造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几百种设备,几百种材料,再经过几百道工序,最后才能将砂子一步一步的变成所需要的芯片。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设备重要、技术重要,材料也同样重要,只是确实有很多人忽略了材料,只关注比如光刻机、刻饥机这样的核心设备去了。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在芯片制造过程中,一种被大家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空气”,也就是“气体”,或称之为“电子特气”。

在芯片制造的材料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是硅片,占到了35%左右,成本占比第二名的就是气体,占到了13%左右。

并且在芯片制造的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气体加起来,有超过100种,具体的气体种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张图,不一定全,但主要的还是体现出来了。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整个电子特气的份额如下图所示,国外企业占到了85%,也就意味着国产率只有15%左右,对外依赖度有多高,相信大家都懂了吧。

而从具体的种类来看,这100多种气体中,有70多种需要进口,我们能够自己制造的只有20多种。

并且,自己能够制造的,大多也是相对中低端的产品,而高端一点的,进口比例更高。

对气体而言,什么叫做高端低端?一方面是看纯度,比如5N级(99.999%)、6N级(99.9999%)或以上。另外一方面则是制备气体的气体混配比情况。

对于电子特气而言,纯度每提升一个N级,粒子、金属杂质含量浓度每降低一个数量级,都将带来工艺复杂度的显著提升,难度显著提升。

另外在混配比方面,随着产品组分的增加、配制精度的上升,组合数指数级上升,那么其配制过程的难度也是指数级的上涨的。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提高芯片产能,特别是先进芯片的产能,那么这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材料,很明显,都是需要提高自给率才行的。

而电子特气作为芯片制造材料中,尤为核心的一种,也需要努力突破,提高自给率,减少对外依赖,否则就会有被卡脖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