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高尿酸是吃赤小豆好,还是吃黄豆好,医生这次给你说清楚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现在得高尿酸的人越来越多,吃点肉就怕脚疼,喝口汤都怕犯痛风。有人说这是“富贵病”,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人没喝酒、没吃海鲜,尿酸还是超了。

最气的是连豆类都开始被怀疑了,什么黄豆、赤小豆、绿豆、黑豆被说得像是雷区一样,搞得人不敢吃了。

有些人想补补蛋白质,想吃点豆子,结果刚拿起黄豆,就有人劝说高尿酸别碰;有人又说赤小豆能“利尿降酸”,但也有人说它跟红豆傻傻分不清。

到底该吃谁,不少人脑子都转晕了。

这事啊,还得从头理起,不然天天活在“吃这个行不行”的疑神疑鬼里,累都能把人累出高尿酸来。

尿酸高,其实不是“吃”出来的那么简单,它本质是身体代谢嘌呤这个东西的时候,没处理干净。

嘌呤是细胞核里的一种成分,人吃进去的肉、内脏、海鲜、豆类这些食物里面都有。

正常人吃了以后,身体能把它代谢掉,尿酸生成后会通过肾排出去,但问题来了,有些人排不出去、代谢慢,尿酸就累积在血液里,超过一定浓度后,就开始结晶、沉积,尤其是关节、肾脏先遭殃。

那回到豆子这事儿,黄豆的嘌呤含量确实不低,每100克黄豆里的嘌呤大概在137毫克左右,属于中偏高等级。

它的问题是嘌呤种类比较复杂,有一部分是容易被吸收的“可溶性嘌呤”,进肚子里很快就转化为尿酸。

而且黄豆在烹饪的时候不容易把这些嘌呤去掉,哪怕你泡水、煮熟,去除率也不到30%,这就导致吃一小碗下去,等于加了一勺尿酸进去。

有研究专门对比了豆类食品的嘌呤代谢效果,发现黄豆吃完4小时内,血尿酸水平平均上升7.2微摩尔/升,而赤小豆只升了2.5微摩尔/升,差距非常明显。

而且这个数据还只是短期的反应,长期吃下来,尿酸代谢负担是黄豆的三倍都不止。

再说赤小豆,它虽然也叫豆,但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赤小豆所含嘌呤量较低,每100克尚不足50毫克,不及黄豆所含嘌呤量的一半。

关键是它本身带着一种叫“多酚类皂苷”的成分,这种物质能促进尿酸的排泄,而不是加重生成。简单说就是,赤小豆不但不添乱,还能帮着清理现场。

有个比较冷门的实验是在老鼠身上做的,科研人员用高尿酸诱导实验鼠分成两组,一组喂黄豆粉,一组喂赤小豆粉,连续喂了一个月。

结果赤小豆组尿酸水平下降了17%,肾功能指标也更稳定;黄豆组则没啥变化,部分老鼠甚至出现肾小管损伤。

这种实验证明,赤小豆不只是个“无害”食物,它还可能有一点“治疗”意味。

更离奇的是,赤小豆的排酸效果还跟它的“粗糙”性有关。它纤维高,能增加肠道排泄。

很多人以为尿酸全靠肾,其实不对,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从肠道走的。肠道功能好,能分担一部分排酸任务。

而赤小豆正好含有一种“抗性淀粉”,能在肠道里发酵,养出好菌群,同时刺激肠蠕动,间接带走一部分尿酸。

赤小豆还有个特别冷门的功能,叫做“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这个名字听起来拗口,但它是个关键酶,控制着嘌呤变尿酸的速度。

赤小豆中某些提取物,对这个酶有轻微的抑制效果,算是从源头上掐了一把“尿酸的龙头”,这个作用虽然比不上药物那么猛,但胜在温和、安全,日常吃吃没压力。

黄豆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蛋白质高、营养丰富,但对高尿酸的人群来说,它的问题就是“太好吸收了”。

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酸生成更多,身体为了代谢蛋白质,不光要处理氮,还会释放更多代谢副产物,对肾的压力是双倍的。

特别是那种同时有高尿酸和轻度肾功能异常的人,吃黄豆就像是边搬砖边踩油门,负担太大。

另一个没多少人注意的问题是,黄豆容易被用来加工成各种深加工食品,像豆干、豆腐干、豆浆粉、植物肉,这些东西含盐、含油、添加剂高,对代谢系统也构成额外压力。

有些人说自己没吃黄豆,其实天天在吃黄豆制品,结果尿酸怎么控制都降不下来。

赤小豆的优势也在于它很少被拿去加工,基本都是煮粥、煲汤、熬水,做法简单,不容易摄入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

中医里也早就有“赤小豆利水、清热、解毒”的说法,古人未必懂尿酸这个词儿,但他们能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赤小豆对浮肿、关节疼、排尿不畅有效,跟现代说的高尿酸、痛风,其实是有重合之处的。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肠道菌群在尿酸调控里的角色。

有项研究对高尿酸人群做了菌群测序,发现其肠道中一种叫“乳杆菌属”的益生菌种明显减少。

而赤小豆发酵后生成的物质,能促进这类益菌的生长。

也就是说,赤小豆对尿酸的影响,不光是直接排,还在“改造环境”,让身体自己更有力气处理这些废物。

黄豆虽然也有发酵潜力,但多数是在做成豆豉纳豆等形式后才能展现,而这些加工品对高尿酸人群来说又太咸、太刺激。

最奇妙的一点是,赤小豆吃多了也不容易长胖。肥胖和高尿酸是一对“死对头”,很多人尿酸高就是因为脂肪代谢出问题。

而赤小豆的热量密度低、饱腹感强,是那种“吃得饱但不超标”的食物。

浙江省中医院做过门诊饮食干预实验,让高尿酸患者在饮食里每天加入50克赤小豆,持续两个月,尿酸下降平均16微摩尔/升,体重平均下降1.8公斤,没用药,光靠饮食调的

这在临床干预里算是相当可观的数据了。

那说到这儿就有个问题要问:为啥很多人吃赤小豆没见效,尿酸还是高,甚至还涨了?是不是“赤小豆治尿酸”根本是个伪命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汤敏,蒋桂华.明艳的豆中瑰宝——赤小豆[J].中医健康养生,2024,10(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