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光影共舞:贵阳越界影城上演民族文化盛宴
3月29日,贵阳越界影城化身民族文化大秀场,来自安顺市镇宁县、铜仁市碧江区以及黔南州罗甸县、平塘县、龙里县、三都县的非遗项目在此集中展演,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与技艺交融的贵州风情盛宴。这场活动不仅是非遗项目走出县域的“破圈”尝试,更以“文化 电影 旅游”的融合模式,展现了贵州文商旅发展的创新图景。
影城“顶流效应”:流量变文化新动能
贵阳越界影城自春节档《哪吒2》上映后,凭借全国最宽的IMAX-GT巨幕(32.16米宽、18.17米高)和震撼的视听效果,一跃成为“票房顶流”,连续多日蝉联全国影院榜首,吸引40%的外省游客专程前来观影。影城并未止步于票房神话,而是将电影流量转化为文化展示的契机。3月以来,这里陆续举办侗族大歌、长角苗服饰展演、安顺地戏等非遗活动,形成“左手甩非遗,右手握算力”的独特生态。
演出之外,影城内的“越界市集”成为非遗活态展示的延伸。镇宁波波糖、绿茶等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铜仁朱砂饰品将千年辰砂文化凝练为时尚配饰;三都水族马尾绣制成的蝴蝶胸针、吊坠,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吸引年轻人争相购买。一位直播博主在市集边拍边解说:“这些文创产品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多维互动:从文化围观到情感共鸣
活动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湖南游客叶晨感慨:“歌舞、刺绣、美食……贵州文化的多元性让人震撼。”丹麦游客倪迈森虽语言不通,却对水族马文化表演着迷:“舞步和乐器仿佛在讲述古老的故事。”市民李游带着女儿前来,直言:“得益于越界影城的出圈,我们在家门口也能看到这么多精彩的非遗表演。”
从小舞台到大平台,贵州正将“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熔铸为“美美与共”的现代叙事。贵阳越界影城以光影为媒,以非遗为桥,不仅为春日贵阳增添文化亮色,更探索出一条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正如观众留言簿上的高频词——“人生必看”,这里的故事,关乎文化传承,更关乎一座城市的进化密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寒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