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体检单上的“钙化”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审核专家:江孙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在体检报告中,“钙化”是一个频繁出现的术语。肺部钙化、乳腺钙化、甲状腺钙化……各种类型钙化到底严不严重?实际上,报告上的一些“钙化”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器官钙化有2种原因
1. 生理性钙化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钙化现象。在人体内,正常组织发生钙盐沉积,这一过程对机体发育以及维持正常生理过程至关重要,比如在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阶段,就离不开生理性钙化。
2. 病理性钙化
是由于组织损伤、炎症刺激、钙磷代谢紊乱、老化等原因导致钙盐慢慢沉积在组织或器官内产生的,例如肺炎、肺结核等愈合后留下的瘢痕,胆囊、泌尿系统中由碳酸钙和胆固醇构成的结石等都是典型的病理性钙化。
健康时报资料图 王楠摄
4. 前列腺钙化
前列腺钙化可能是由于前列腺炎症或前列腺增生导致前列腺分泌物阻塞引起的。大多数前列腺钙化是没有症状的,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前列腺钙化可能伴有慢性盆腔疼痛。
若没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无需采取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前列腺超声就可以。
5. 肝脏钙化
肝脏钙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炎症,多由感染和寄生虫引起,此外肝血管瘤、肝细胞癌等良恶性肿瘤也会导致钙化。
肝脏钙化大部分是良性的,医生会依据钙化的形态、位置、数量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等综合评估,定期复查即可。
6. 冠脉钙化
冠脉钙化的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它会致使血管壁硬化,进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高钙血症等,都是导致冠脉钙化的因素。
临床上,可通过冠脉CT血管造影、冠脉造影等手段,来评估冠脉是否存在狭窄的情况。一旦发现冠脉钙化,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到健康管理门诊进行随访。
体检中发现钙化是很常见的现象,遇到也不用如临大敌。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饮食上要注意少油、少盐、少糖,多食用新鲜的蔬果,戒烟限酒。
记得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有什么问题及时就诊。
本文来自:2025-02-14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警惕,体检单上的“钙化”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灯”?!》,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