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再生变故!矿产新协议条件更狠,泽连斯基再发声,乌何去何从?

3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则声明,再度将乌美之间的矿产协议推到了全球舆论的最前沿。

美国提出的新版协议草案,条件之苛刻令人震惊不已。

不仅要求乌克兰偿还过去数年累计高达12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更妄图借助“专项基金”全面掌控乌克兰半数的能源储备、全部金属矿产,以及诸如铁路、港口、油气管道等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

面对如此霸王条款,泽连斯基虽明确表态“不会承认援助是贷款”,但在现实的残酷泥沼中,乌克兰真的有拒绝美国无理要求的底气吗?

当国家安全与经济主权被迫置于天平两端,必须做出艰难抉择时,这个早已深陷战争泥潭多年的国家,还能否紧紧握住自己命运的缰绳,不被外部势力肆意操控?

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乌克兰的军事与经济便如同溺水之人,紧紧抓住西方援助这根救命稻草,逐渐陷入深度依附的泥沼。

然而,美国绝非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其给予乌克兰的每一笔援助,都如同暗藏鱼钩的鱼饵,与美国自身的地缘战略利益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回顾2024年,美乌之间那份未签署的矿产协议,原计划将乌克兰资源未来收益的50%注入美乌联合基金,而如今,新版协议却直接将这一比例提升至全面控制,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

这种步步紧逼、得寸进尺的策略,实质是将乌克兰从所谓的“盟友”地位,无情地降级为“经济殖民地”。

美国正一步步侵蚀乌克兰的经济主权,将乌克兰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乌克兰在这场不对等的关系中,逐渐失去了自主决策的能力,沦为美国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

依据最新披露的协议草案细节,美国将在这场资源掠夺的棋局中担任主导者,设立一个专项基金。

妄图将乌克兰50%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全部金属矿产,以及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的铁路、港口、油气管道等关键基础设施统统纳入囊中。

更为致命的是,在这个基金的运作体系里,超半数的理事由美方任命,且这些美国任命的理事还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乌克兰若想从这个基金中分得50%的收益,必须先偿还至少10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本金,外加4%的高额附加费。

这意味着,乌克兰在这个基金中几乎毫无话语权,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事实上,泽连斯基如今面临的“两难选择”,早在2025年2月便已埋下祸根。

当时,特朗普提出以3000亿美元援助为诱饵,换取乌克兰稀土开发权,泽连斯基彼时的“开放态度”,为今日的被动局面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美国深知这些资源的价值,通过这份协议控制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方面,可借此削弱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实际影响力,在俄乌冲突中进一步打压俄罗斯;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遏制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在全球战略资源竞争中抢占先机。

正如特朗普所言:“这是美国继续投资乌克兰的主要原因。”

如今,这份协议进一步升级,从最初对部分资源的觊觎演变为全面控制。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乌克兰由于自身实力的弱小和对美国援助的依赖,只能被迫“妥协”,成为博弈棋盘上的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任人摆布,毫无还手之力。

更糟糕的是,即便泽连斯基最终迫于压力选择签署这份丧权辱国的协议,乌克兰所面临的危机也只是暂时得到缓解,从长远来看,其经济自主权将名存实亡。

一旦美国通过专项基金实现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全面控制,乌克兰将彻底失去战后重建的主导权。

此外,协议中“债务优先偿还”的条款,就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乌克兰的财政稳定。

乌克兰每年不得不将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偿还美国的债务,这将使得本就脆弱的国家财政持续失血,陷入“越援助越贫穷”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这么看来,乌克兰若选择接受这份协议,就等同于亲手将国家主权拱手相让,彻底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若拒绝,等待它的可能是美国无情的断援,甚至是美国在背后操纵的“政权更迭”。

对此,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一针见血地断言:“这是个死局,无论签与不签,泽连斯基都在劫难逃。”

这表明,在这场美国精心策划的博弈中,乌克兰似乎已无路可逃,深陷绝境。

乌克兰若想摆脱当前的困局,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可持续发展“去依附化”战略或许是其唯一的生机所在。

这需要乌克兰从外交、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刻变革,重构自身的发展路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些变革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重重阻力。

美国作为既得利益者,绝不会轻易放弃对乌克兰资源和经济的控制,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对乌克兰进行打压和干扰,试图维持其在乌克兰的地位。

欧洲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乌克兰的遭遇,但它们的援助往往附带诸多政治条件,这使得乌克兰在接受援助的同时,不得不牺牲部分国家主权和利益。

因此,乌克兰的“独立外交”空间在现实中极为有限,其实现“去依附化”战略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辛,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之,对于乌克兰而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挑战。

如果乌克兰选择签署协议,将面临经济主权丧失、国家发展受限的困境;如果拒绝,又可能面临美国断援和俄罗斯军事压力增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需要在国际社会中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利益。

同时,乌克兰也应该反思自身的外交政策,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积极推动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以应对外部的压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乌克兰的困境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国际政治中,任何国家都应该尊重他国的主权和利益,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大国更应该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责任,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肆意干涉他国内政。

最新消息:3月28日,在乌克兰艰难应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时,欧洲的态度却显得暧昧不清,俄罗斯的威胁也使得乌克兰的处境愈发艰难。

在外部势力的双重夹击下,乌克兰的谈判筹码被进一步压缩,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最终很可能只能无奈地在美国强加的“城下之盟”上签字,彻底丧失经济主权。

参考文献

1.《美国再抛矿产协议,所提要求远超此前方案》:人民日报

2.《泽连斯基:预计乌克兰与美国的矿产协议达成“还需要时间”》:央视新闻

3.《美国提出新矿产协议文本“要价”大增背后有何考量?》:央视新闻

4.《新矿产协议美国援助变贷款泽连斯基:不承认!》:看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