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AI标准策源地!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正式成立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标准化则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产业协同、生态共建的“基石”。9月8日,“智汇湾区·标准领航——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工作组启动仪式”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单位代表、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科研机构代表、专家等4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AI赋能行业标准族

打造行业落地应用“样板间”

活动现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董健作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报告。他表示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化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范围大,对伦理、安全的标准需求迫切;

二是链条长,涉及软硬件、数据模型算法、行业应用等多方面;

三是迭代快,大模型、智算中心、智能体等不断涌现;

四是应用广,涵盖科学、医疗、汽车等领域。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加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在此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特定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应用、管理和优化过程,使其更智能、更高效、更贴合行业智能化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以人工智能赋能行业标准,首先,需围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和行业基地试点、训练场等,打造行业落地应用‘样板间’。同时,聚焦AI+钢铁、化工、电力、金融、制造、文旅、科学智算、具身智能等重点领域,构建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标准体系+企业智能化升级模型,形成标准族,以标准‘组合拳’,规范引领重点行业全场景智能化升级。”董健说。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院长武海云则介绍了工作组下一步工作方案。“工作组的目标是瞄准关键共性和产业急需,加快AI技术成果向高标准转化。同时,紧扣‘技术—标准—产品’战略闭环,构建大湾区AI标准应用生态。把握‘港澳联动、国际联通’,打造AI标准策源地。”

武海云表示,目前已有12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组。下一步,工作组将聚焦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标准应用与产业升级融合,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化支撑,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湾区标准”的示范力量。

当好产业标准化“开拓者”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现场,在各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共同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据悉,此次成立的工作组,将充分发挥大湾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优势,为大湾区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对促进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标准贯标助力人工智能企业签约仪式,以“产学研用金”联动构建标准生态。具体而言,一方面联动科研机构与企业,推动标准研制与技术攻关融合,加速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标准融入应用全流程,保障技术落地规范,并通过公众科普活动提升社会认知。此外,借标准贯标签约,为标准化工作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建立标准与融资挂钩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倾斜,联动基金设立容错机制支持初创企业。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人工智能既是三地协同创新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突破口”。此次大湾区工作组的成立,正是落实国家战略、破解区域协同难题、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标准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期待工作组既当好“协同者”,建立常态化的粤港澳联动机制,广泛吸纳三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让标准制定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整合资源的过程;又当好“攻坚者”,聚焦场景应用、算力调度、数据安全、伦理治理等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痛点”,联合湾区龙头企业加快研制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标准;此外更要当好“开拓者”,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大湾区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标准提案,助力我国人工智能标准“走出去”。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