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 精准修缮3600米沟渠+日产4600盘秧苗
即将进入夏种时节
我区的田间地头
奏响着别样的乐章
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
为水稻种植做好准备
在枫泾镇新黎村,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水泥明沟修缮工作,改善因沟渠破损引发的农业灌溉和排水问题。4月30日,最后一段破损沟槽被替换,这个历时2个月的水泥明沟修缮、清理工程进入收官阶段。
据了解,经年累月的使用让新黎村各村小组的多条灌溉水泥明沟被淤泥堵塞,部分水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破损情况,不仅严重降低排水效率,还不利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
“明沟两侧板破损严重,出现了护板开裂、局部坍塌、底部渗漏等问题,不仅影响灌溉,在夏季汛期还存在行洪安全隐患。”新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琴洁说。
此次修缮工作以修复破损部分为主的原则,采用“靶向治疗”的方式,既保留尚可使用的旧沟板,又集中对破损严重且不成型的沟板进行精准更换。“对应修沟渠的淤泥清理干净后,更换了新的沟板进行修补。在修缮过程中,还对窨井周边道路两侧的路基用砖块进行稳固,对坍塌部分重新砌补、浇筑混凝土加固。”现场施工人员周伟华说。
“沟渠畅通对水稻灌溉至关重要,为接下来的农业生产夯实了基础,期待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新黎村大农户王培云说。
近两年,新黎村通过对全村灌溉沟渠进行巡沟抢修工作,增强了农田沟渠灌排能力,今年已完成沟渠修缮3600米,覆盖农田520亩。
我区的育秧工作也已拉开序幕。早上7点,在上海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和工人们在仓库内紧张有序地制作秧盘,为后续的水稻种植做好准备。
合作社仓库里堆满了制作秧盘的材料,伴随着 “轰隆” 的机械运转声,基地内的一条蓝色自动化生产线上,一盘盘秧盘顺着传送带 “列队” 而来。经过覆土、撒种、浇水、再覆土,一粒粒稻谷被整齐地镶进秧盘里。整个过程中,工人们各司其职,或专注添加营养土、检查种子投放量,或在流水线末端将制作好的秧盘迅速搬离,整齐码垛,动作利落而娴熟。不到半小时,一摞摞规格统一、排列整齐的秧盘便已堆积如山,等待运往育秧大棚。经过两三天的培育后,水稻幼苗便能破土而出。
“今天制作的秧盘主要为南粳56号和松香1号两个品种的水稻。”据合作社负责人王雪峰介绍,当日所制作的秧盘是今年的第一批国庆稻,预计5月末就可以进行插秧。“主要为合作社自用的种子,其中南梗1150斤,松香1号320斤,一共需要制作约4600盘秧盘。”
近两年,合作社引入了育秧机进行流水线育秧,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这4600盘一天就全部做完了,后续就可以为周边的其他农户提供代育秧服务。”谈及今年的生产种植计划,王雪峰介绍说,今年,合作社预计种植水稻面积达1000亩,将为周边农户提供6000余亩的育秧、插秧服务。
由于各品种水稻的播种和成熟时间不同,合作社的育秧工作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好的秧苗是丰收的一半,从水稻品种的筛选、营养土的准备以及育苗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开始,我们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管护,进一步提高育秧效率和质量,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王雪峰表示。
作为农业大镇,枫泾镇约有现状耕地面积5.7万亩。今年开春以来,枫泾镇抢抓春耕备耕有利时机,持续强化服务保障,抓好农资储备供应,全方位做好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春耕备耕工作关系全年粮食生产和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我们将紧盯农时,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农资调配、秧苗管护、良田建设等工作,以坚实行动夯实粮食丰产丰收根基。” 枫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鲁磊说。
(来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