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AI传播知识? “大圆镜科普” 把科学史拍成科幻片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科普视频创作发生深度变革。近期,“大圆镜科普”账号凭借电影级视听呈现与严谨科学内核,成为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内容,让AIGC在知识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

“大圆镜科普”并非独立创作项目,其背后是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的孵化支持,创始人陈天桥、雒芊芊参与策划。而陈天桥此前已提出“AllinAI”战略,在AI技术研发与落地多领域有持续投入,这为该账号提供了技术与研究资源支撑。

与传统科普视频相比,该账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制作标准。团队将电影工业制作逻辑融入AIGC创作,画面构图、色彩搭配、镜头运动及特效处理均经过精细打磨,同时搭配专属音效配乐,文案兼顾科学性与故事性。这种呈现方式打破了大众对AI生成内容的固有印象,不少观众在评论中表示“达到电影级视觉效果”,账号也因此获得“全网AIGC电影级制作第一人”等官方评价。

流量数据直观反映了其受欢迎程度。截至目前,该账号在B站、抖音、视频号同步运营,累计粉丝达170.6万,视频总播放量超1.8亿,互动次数突破1000万。代表作《生命科学简史》系列曝光量高达1.4亿,创下国内AIGC内容曝光纪录。平台表现上,B站账号五次登顶知识区热门第一、一次全站第一;抖音六期视频播放量破千万,多次登热搜获官方推荐;视频号五次进入“科技互联网”影响力日榜前五,近期更登顶榜首,刚启动的脑科学系列播放量也近4000万。

该账号的内容价值也进一步获得了专业认可。《声音也能治病》获“两翼杯”青年前沿科普大赛二等奖,《激素战争:人类身体的解放战争》拿下北京科协与中科院联合主办的科学传播大赛AIGC单元“最佳科学传播奖”;《人生是否只是宿命》入选IEEEICME2025AI艺术展映,《梦中的塞巴斯蒂安》获IM两岸青年影展AIGC单元奖项并入围FIRST惊喜电影展,另有多部作品入围企鹅科普大赛等赛事。

回顾AIGC科普发展历程,早期作品因技术痕迹明显曾遭质疑“缺乏价值与温度”。而“大圆镜科普”的受欢迎,标志着AIGC内容已从技术展示转向价值创造,观众关注点从“是否AI制作”转向“内容是否有趣、效果是否震撼”。未来,依托科研背景与技术积累,该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智能生成算法、逼真视觉效果与个性化推荐,持续推进AIGC在科普领域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