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常州经开区:“省重大”全面开工 民间投资热潮涌动

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往来穿梭的工程车辆……在常州经开区,一幅“项目为王”的奋进画卷正徐徐展开。截至5月12日,该区列入2025年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同时4个省级民间重点投资项目也加速推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省重大项目全面开花,产业蓄势待发

在横林镇凌天达航空及新能源用线缆组件项目现场,这个总投资10.17亿元的项目已全面封顶,内外墙粉刷进入收尾阶段。

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将引进日本氢燃料电池监测设备,购置300台(套)高端设备,形成年产1500公里航空航天电缆组件、1800万件新能源母排的生产能力。

凌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创立,专注于线缆及线缆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等高端领域。“公司拥有一支由30余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有5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地位。”常州凌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闵峻介绍。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推动,企业计划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进一步扩大航空航天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不断开拓新能源母排市场,形成批量产能。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旗舰项目”,中车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风电联合厂房已完成预验收,首条智能化齿轮箱生产线完成联机调试,4月正式投产。

作为2025年省重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聚焦陆海风电齿轮箱研发制造,达产后可年产1800台3—12兆瓦风电齿轮箱,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注入“中车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同步建设矿卡传动装置生产线,新增400台矿卡传动装置产能,将机械传动与金属材料领域的尖端技术进一步拓展至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实现清洁能源装备的全领域领先。

民间投资活力迸发,新兴项目抢滩新赛道

在省重大项目引领下,常州经开区民间资本也展现出强劲活力。今年以来,4个省级民间重点投资项目快速推进,总投资超25亿元,涵盖新能源、智能制造、5G通讯等领域。其中横山桥镇独中三元。

在横山桥镇,龙鑫新能源纳米研磨装备项目正在土方开挖。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专注于锂电池材料回收循环利用设备研发。值得关注的是,项目特别配置了振动干燥机、造粒干燥机等智能化设备,可实现从废旧电池到正极材料的全流程闭环生产。同在横山桥镇的薛巷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缆智能制造基地,新建7.3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厂房,引入ERP、MES系统,将实现从线缆生产到质量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680台(套)全自动设备已部分采购完毕,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500万套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缆的能力,产品适配主流车型。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技术迭代不断加速的当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5G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撑项目,安澜万锦5G高速通讯线缆项目正以智能化车间为创新引擎,以尖端技术研发为突破口,通过56G/112G高速传输线缆的量产应用,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能。

在高端制造与数字基建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中,外资项目与本土创新工程正形成协同共振之势。总投资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芬奇可信时间打码机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箱体组件正加速推进。5栋厂房中的3栋厂房已破土而出,陆续建设至二层,项目建设将进入用工高峰期,预计年内竣工。

机制创新护航,建设跑出“经开速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沃土”。今年以来,该区推行“招推服”一体化模式,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致力于打造最优政务营商环境,切实做到利企便民。深化拓展“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改革效能,努力减少企业群众办事的跑腿次数。不断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和为企服务“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有效提升办事速度,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比如芬奇新能源项目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自然资源利用科科长袁浩介绍,为推动“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开区分局成立专班,在政策运用、矛盾协调、土地收回、挂牌出让、交地发证等关键节点积极协调,派出党员突击队、业务引导员精准服务,采取“全程代办+容缺受理+承诺补办”的服务机制,实现不动产登记流程零材料“交地即发证”。

“相关部门了解到我们有扩产的意愿后,几乎每周要往我们公司跑两次,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龙鑫新能源纳米研磨装备项目总经理莫铭伟已数不清为项目设立的工作专班先后多少次主动上门送政策,围绕谋划、立项、开工等提供精细的落地服务,棘手问题被逐个攻破。

从航空航天线缆到风电齿轮箱,从智能纺纱装备到5G通讯线缆,常州经开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鲜明特征。这些项目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转换器”。

“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江说,下一步将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