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资治通鉴:识别小人,远离小人,保持距离,就是最好的避祸策略!

什么是小人?

如何远离小人?

我们很多人对小人,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经常会把那些表面上对我们好的人,当作真心好友,推心置腹。

然而,这类人表面真心的背后,往往是在盘算着算计我们。

小人脸上并没有刻着 " 小人 " 二字,所以,识人是鬼,君子小人,真假难辨,而看错人,看走眼,常常让我们陷入重大困境。

小人难以定义,但现实中却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小人呢?

《资治通鉴》中,有两段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对小人的看法,非常有见地,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次,李世民在一棵树下仰头观望,看到树干笔直,像华盖一样,忍不住赞叹道:" 真是一棵好树啊!"

这时,站在一旁的宇文士及听到后,赶忙凑过来附和,鼓掌称赞:" 领导说得对,这确实是一棵好树。"

李世民听到有人附和自己,并没有高兴,反而厉声呵斥宇文士及:" 魏征曾劝我要远离小人,但我不知道谁是小人,也曾怀疑过你,果然不出我所料!"

宇文士及听到老板把自己定义成小人,顿时吓得浑身冒汗,腿一软,赶忙跪下磕头认错。

还有一件事。

代州都督刘兰成因谋反被腰斩处决,右武侯将军丘行恭为了表达对李世民的忠心,竟取出刘兰成的心肝吃掉。

这种事情,真是让人听了浑身发冷,居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能是正经人吗?

李世民自然也是这么想的,他责备丘行恭:" 刘兰成谋反,自然有法律法规来处罚他,你又何必如此?你如果想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你的忠心,那么,这种事也轮不到你,应该是太子和诸位亲王先来!"

丘行恭听了李世民的训斥,也是惭愧不已。

这些故事都提醒我们,小人的伪装或许难以察觉,但是,他们的行为最终会暴露其本质。

什么叫小人?

小人就是那些从言语上迎合你,博取你欢心的人。

宇文士及迎合李世民,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而还折了一把米。

丘行恭用反人性、违背人之常情的方式,向李世民表达忠心,但是,没想到李世民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他不仅没有得到表彰,反而还被责备了一顿。

这两件事,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人。总结来说,小人的行为和特征有 3 个特点:

1,顺从和毫无原则。

不管你说什么话,哪怕有违常理,他们也会一味地顺从你。

在他们眼中没有原则和底线,他们会削尖脑袋,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你的需求。

2,反人性思维。

小人为了迷惑你,表达对你的忠诚,往往会做出一些反人性的行为,有违人之常理的行为,来掩盖他们的真实意图,掩盖他们的野心。

比如说,齐桓公时期,他手下的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齐桓公吃。

开方,一个远离祖国和父母十多年的人,父亲去世时也不回去奔丧,甚至放弃了继承国君之位的机会,就为了呆在齐桓公身边。

开方这种行为令人震惊,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甚至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取悦他人。比如,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主动阉割自己的男人。

这些都是反人性的行为,违背了人之常情,谁不爱自己的儿子,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身体。

能够反人情反人性,所求必大,跟这样的人交往,你心眼少了,恐怕就会被吃掉。

3,小人善于吹捧。

面对你的一些水平一般的举动,他们却会百般追捧,夸赞你,让你觉得自己很厉害。

比如说,你文章写得一般,但是,下属四处找关系,给你出文集,给你出书,给你发表,那你可要小心了!

比如说,你篮球打得一般,但是,球场上,总有人给你传球,给你创造机会得分,这哪里是打球,这是人情世故,这是小人的投机心理。

过度的赞美就是吹捧,过分的迎合,实际上是小人用来迷惑你的手段。

那么,我们如何识别身边的小人,又该如何应对他们呢?

这里有三个对策和建议。

1,要时刻保持警惕,别被别人的甜言蜜语给迷惑了,别人夸赞你,你要明白这是客套话,千万不要当真,如果对方一再强调是真心实意,那你就要当心了,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一定要心里有数。

2,洞察他人的内心。

多留意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逻辑,看透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搞清楚那些吹捧、迎合、讨好你的人,他们心里到底打着什么主意。

3,学会拒绝不合理的吹捧,不断增强自我认知,始终保持自知之明。

尤其要记住诸葛亮说的 " 亲贤臣,远小人 " 这句话,如果发现谁有过度吹捧你的苗头,就赶紧离他远点,跟这类人保持距离,这对你来说,不仅是避祸之道,还能让自己少很多麻烦,不容易踩进小人设的陷阱里,不容易被小人给套住。

人江湖飘,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啊!你觉得是这样吗?

读史通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第二篇发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欢迎留言提建议和意见,打算开一个系列。读正经内容太累的话,你可以试试换一个口味。)

作者: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