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精灵G2登场: 工业级具身机器人迎来升级与突破
智元近日正式推出下一代工业级具身机器人精灵 G2,它集成先进运动系统、多模态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和自主运行能力,可以适应工厂生产、物流运输、导览服务等场景。
智元精灵 G2 重磅发布,多维度升级适配工业场景
2023年11月,智元推出G1,G2是对G1的重大升级。新设计有一些亮点值得关注,比如三自由度腰部结构,它让G2可以精准完成弯腰、扭转、侧摆等动作。
全球首款十字形腕部力控机械臂也是一大创新。由于机械臂分布了高精度扭矩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外力并通过阻抗控制调整动作,所以操作更流畅、更自然。
此外,G2搭载双电池热插拔系统,可以自动充电,能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如果将G2安置在生产线上,这一优点极为重要。G2还具备快速部署能力,设置流程简化,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完成配置和部署。
按照智元的介绍,G2轮式人形机器人已经通过130多项测试,包括在-15℃至50℃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和静电防护测试,可以确保机器人在工业环境中耐用。当汽车制造商生产零部件时,G2可以协助人类完成装配及物料搬运任务;经过1小时AI辅助训练后,G2可以安装内存条;在物流领域,G2可以抓取不同形状与材质的包裹,可以在工厂车间导航。
按照智元的设计理念,G2将具身智能和先进人工智能系统融合在一起。传统工具机器人只能按照预编程进行单向操作,G2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交互能力,这一切离不开智元开发的GO-1与GE-1大模型
GO-1 与 GE-1 大模型赋能,构建具身智能核心竞争力
GO-1采用“三层大脑”架构,包括视觉语言模型(负责感知)、负责任务规划的Latent Planner(隐式规划器),以及负责执行的动作专家(Action Expert)。采用分层设计后,机器人能理解单一指令并完成完整任务,效率更高,更易用。
GE-1模型可以增强机器人预测能力,让G2能够在虚拟环境中预演动作,应对长序列、复杂操作。智元机器人宣称,大模型GO-1的推出标志着具身智能向通用化、开放化、智能化方向快速迈进。
需要指出的是,智元机器人采用的不是国产平台,而是基于英伟达Jetson Thor T5000平台,其拥有2070 TFLOPS(FP4)的机载计算能力。决策时,机器人只有10毫秒的延迟,可以在本地处理多组传感器数据流。
智元机器人还有一些特别之处,比如采用轻质复合结构,能源效率高;采用模块化设计,维护升级更容易,成本更低;引入基于云的学习系统,机器人可以跨网络分享行为数据。通过将机器人技术和数据基础设施整合,智元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制造商,它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栈自动化企业。
智元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兼研究院执行院长姚卯青表示:“我们希望有了精灵 G2的帮助,人类可以从重复性强、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风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力的任务。”
加速产能布局与资本运作,冲刺人形机器人赛道头部
从盈利模式看,智元主要有四大收入来源:一是出售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二是提供数据和AI模型服务;三是通过售后和维护服务获得收入;四是与其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合资企业。
2023年,智元正式成立。2024年10月,智元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机器人工厂开始投产,未来还计划建设二期工厂,年产能约为1万台机器人。2025年,智元与富临精工达成合作,交易规模约数千万元,智元将在富临工厂部署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样在2025年,智元获得LG电子、比亚迪等企业的战略投资。
智元背后有强大的支持者,包括腾讯控股、红杉资本集团(原红杉中国)、LG电子、未来资产(Mirae Asset)、比亚迪、Hillhouse投资。此前有消息称,智元拟于2026年在香港上市,中金、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将担任保荐人和承销商,目标估值51-64亿美元,但智元否认IPO事宜。
如果真的成功上市,会给智元带来诸多好处,包括筹集资金,为研发和批量制造奠定基础;通过合资和本地化举措扩大出口;提升品牌知名度;有了投资者的支持,未来可以展开收购。如果2026年智元成功IPO,机器人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并向国际市场扩张。
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其中最知名的包括优必选科技(已在香港上市,代号9880.HK),它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还有计划在上海上市的宇树机器人,该公司估值已达70亿美元。智元需快步奔跑,与头部企业竞争,才能保证不被淘汰。(小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