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正宁民谣源远流长

民谣即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要同大自然做斗争,有时需要集体劳作,便产生了最早的民歌——劳动号子。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正宁民谣源远流长。远在周代,正宁就产生了吟咏古豳社会和先民生活的诗篇,如《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等,他们或表现农夫劳作的苦乐,或抒发戍卒思乡的情怀,或歌颂周先祖的功德……这些歌徭都收录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宁作为庆阳的一部分,自然在那时就有了民谣。

正宁民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民国以前几千年的奴隶与封建时代人民所唱的正宁传统民谣;20世纪20年代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正宁蓬勃兴起,尤其是1936受陕甘宁边区文化发展的影响,由劳动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红色革命歌谣;全国解放至今天,有创作产生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