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百年工业基因!中山召开香山工业文化座谈会
“工业是中山的根与魂,从香山到中山的百年历程,本质上是敢为人先的工业文明演进的过程。”3月30日上午,由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火炬职院承办的“从香山到中山——百年中山的工业和文化”座谈会活动,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表示,这场座谈会既是对中山百年工业文化基因的交流,也为新成立的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锚定研究方向。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高度评价香山工业文化研究的价值。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侯国强表示:“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山工业文化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希望研究院能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不断挖掘中山工业文化底蕴,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通过实地调研、课题研究等方式,为中山工业旅游拓展、工业遗产活化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撑。”
广东省侨办原主任、河源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中山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吴锐成回忆起20世纪90年代中山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到全省前列的过程,并表示“研究工业文化要剖析制约发展的深层症结。”他建议研究院关注“政企协同度” “产业延续性”等课题。
中山工业的厚重底色,在座谈会上被反复提及。“农机二厂曾是全国农机战线‘两面红旗’之一,当年连越南、老挝都派留学生来学习。”火炬开发区原党委副书记葛志斌以亲历者身份回溯历史。他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山以威力洗衣机、小霸王学习机等国企民企崛起,成就“广东四小虎”地位,背后是“既要敢闯敢试,又要专业深耕”的文化基因。
这种基因在新时代有了新注解。中山市火炬职院党委书记邹鑫列举数据:该校20年累计培养4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独创的“院园融合”职教模式,正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十大舰队”提供支撑。“工业是职业教育的土壤,也是思政教育的富矿。”他表示,研究院将推动工业文化“教材化、课程化”,让教育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协同育人。
胡波受聘为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山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蒋森为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举办单位授牌。
读懂中山过去为何能“起”,才能明白未来如何再“兴”。活动当天,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完成授牌及首届理监事会聘任。这个由政、校、企三方共建的智库,既承载着解码百年工业基因的使命,也肩负着为“制造业当家”战略提供文化支撑的期待。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拍摄:李姗恒
【作者】 林雨萱;李姗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