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AI产业扩容提质 新应用、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记者叶菁)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在这其中,人工智能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模型在千行百业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从“舞台上动起来”“赛场上跑起来”向“工厂里干起来”进化……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式进展,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两个规模效应”持续释放。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应用持续走深向实,行业大模型已在金融、医疗、教育、零售、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通信央企,中国电信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要求,筑牢数智发展根基。
AI大模型应用加速,从“可用”到“好用”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此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出台。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中国电信将“智惠”纳入战略核心,与国家强调的“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高度契合。“十四五”收官之际,国产大模型告别了单纯的“百模大战”,国产大模型加速发展,产业化应用落地提速。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前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总数达到3755个,其中,我国企业贡献了1509个,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星辰”系列大模型,正是国产大模型生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政务服务领域,“星辰”大模型的应用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湖北十堰市张湾区市民服务中心的AI智能机器人“小政”,通过“星辰”大模型与DeepSeek的结合,能够实时解答市民咨询,精准导航办事窗口,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医疗健康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雄安宣武医院引入的智能导诊服务,通过“星辰”大模型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实现了全天候自主解答患者问题,智能推荐就诊科室,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样亮眼。中国电信携手厦门市双十中学打造的校园级AI大模型项目,实现了智能教学助手、深度教研平台、个性化学习引擎三大核心模块的全面部署。师生通过对接大模型的科研助手,可快速检索学术资源、辅助文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显著提升了教学科研效率。
战略与基建双轮驱动,筑牢AI基座
大模型应用的遍地开花,背后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中国电信加强AI建设力度,构建起“2+3+7+X”的全国智算布局,在内蒙古和贵州打造两个公共智算中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型智算中心,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地市部署边缘算力池,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网络。这一布局实现了通算、智算、超算及量子计算的融合发展,满足了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
同时,中国电信以战略升级为契机,深入打造第一科技“息壤”,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云能力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多重创新:通过“4+4+31+X”全国算力布局,实现算网智能调度;构建“星海”多模态数据中台,汇聚10万亿Tokens标注数据,开发自动化标注工具,实现数据处理高效化;开源星辰大模型,并引入第三方模型生态实现模型服务普惠化。
绿色低碳成为算力建设的重要考量。中国电信在京津冀、长三角建成国内首批全液冷万卡池,在粤苏浙蒙贵等地区部署千卡池,智能算力资源达到35EFLOPS。液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为“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绿色支撑。
安全、应用双管齐下向未来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模型被攻击等。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强调,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中国电信将持续提升AI安全治理能力。
为应对大模型安全挑战,在今年4月举行的智能云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推出基于自研的广目资产测绘能力和灵犀网络原生威胁情报系统,对大模型应用的互联网暴露面进行深度扫描,识别未加密模型、数据泄露等传统网信安全风险,为客户提供前瞻性风险预警服务。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款大模型安全扫描器以及国内首个开源的大模型基础护栏,标志着其AI安全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
安全与应用的协同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更广阔领域的深度渗透。中国电信已完成“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以“星辰”大模型为核心,构建了全模态、全尺寸、全国产化的能力体系。如,在城市治理领域,天翼云助力湖南郴州建设的城市大脑覆,赋能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等N类业务应用场景。水务、燃气、供暖等民生领域通过AIoT平台与大模型的融合,实现了智慧化升级。水务云脑将管道漏损监测从数天缩短至实时,燃气云脑提升了压力异常识别准确率,供暖云脑在保障室温舒适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
“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电信以“星辰”大模型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算力基建与安全体系的双重保障,实现了AI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实践的跨越。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中国电信将继续发挥“扁担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