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车就像找"搭档", 我试驾领克10 EM-P, 找到了心仪的座驾

选车这事,我前前后后纠结了小半个月。一开始抱着 “多看多对比” 的心态,跑了好几家 4S 店,每回站在展车旁边,看着配置单上密密麻麻的字就犯怵 —— 要么是入门版啥关键配置都没有,只能当个 “代步工具”;要么是想要点科技感和性能,就得往高配选,一不留神预算就超了。直到朋友说 “要不你去看看领克 10 EM-P”,我才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领克 4S 店,没成想这一趟试驾下来,倒让我对 “选车” 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那天到店的时候,销售正忙着给别的客户介绍车,我就先自己围着展车转了转。第一眼瞅着这台车,比网上的图片要修长不少,尤其是从侧面看过去,车身线条特别舒展,有点像那些豪华车的感觉。后来才知道,这车车长有 5050mm,轴距更是到了 3005mm,难怪站在旁边能感觉到它的 “气场” 比一般的家用轿车大一圈。

前脸是领克家族的设计,跟早年那种特别夸张的 “大眼睛” 造型不一样,现在看着简洁多了,清爽不突兀。最显眼的是那树杈形状的 LED 日行灯,辨识度是真高,后来销售说晚上点亮的时候,老远就能认出这是台领克。中网和下包围用了不少横向的线条,视觉上把车头拉宽了,站在车头前,能明显感觉到它的宽度比普通家轿要足,看着挺大气。

转到侧面,轿跑风格一下子就出来了。大角度的溜背造型让车身显得特别低趴,从车顶到后备箱的过渡很顺滑,没有一点生硬的感觉。隐藏式门把手现在很多新能源车都在用,这台车的门把手摸上去质感不错,收起来的时候车身线条特别完整,不像有些车的门把手收进去后还留着明显的缝隙。展车上配的是大尺寸的多辐轮圈,搭配上宽大的轮眉和低矮的车身,整个车的视觉重心很低,运动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另外,我还注意到右后侧多了个加油口,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这一点挺实用的,毕竟偶尔忘了充电的时候,加箱油就能接着跑,不用慌慌张张找充电桩。

车尾的设计和领克 Z10 有点像,贯穿式的尾灯特别宽,销售说点亮后还有流动的灯效,不过当时没通电,没看着实际效果。后备厢上面有个可选装的电动扰流板,收起来的时候和尾厢融合得特别自然,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升起来之后,运动的感觉更足了。下包围用黑色饰板包着,让整个车尾看起来更厚重,层次感也出来了,不会显得单调。

看了一会儿外观,销售也忙完了,带我坐进了车里。一进车内,第一感觉就是 “宽敞”。前排坐进去,视野很开阔,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座椅又宽又厚,坐上去包裹感很好,腰部和腿部的支撑也到位,哪怕坐久了也不会觉得累。内饰用了大面积的皮质包裹,中控台、门板、扶手箱这些经常用手碰到的地方,摸上去都是软的,没有硬邦邦的塑料感。缝线和拼接的做工也挺细致,凑近看能感觉到工艺不错,摸起来很有档次。展车是浅色内饰,通透感特别好,和外观的运动气质形成了反差,坐进来让人觉得很温馨舒适,不像有些运动风格的车,内饰看着冷冰冰的。

中控屏的尺寸很大,我试着操作了几下,没有卡顿的情况,页面切换很流畅。仪表屏和 HUD 投射的信息都很清晰,开车的时候不用低头,余光就能看到车速、电量这些关键数据,挺方便的。车上装的是全新的 Flyme Auto 系统,界面风格跟咱们平时用的智能手机差不多,菜单和功能一看就懂,不用花时间去琢磨。语音助手的反应速度也快,我试着喊 “查一下今天的天气”“导航到附近的商场”“把空调调低两度”,它都能很快响应,基本不用动手操作,开车的时候也更安全。

储物空间方面,中央扶手箱的空间不小,放个手包、纸巾盒啥的绰绰有余。杯架和门板上都做了防滑衬垫,把水杯、手机放进去,哪怕开车的时候颠一点,也不会晃来晃去。前排还有个手机无线充电板,我把手机放上去试了试,充电速度还可以,日常用完全够了。后备厢的开口很大,地板也平整,搬行李箱的时候不用费劲往里塞。虽然是溜背造型,但尾厢的纵深很长,我比划了一下,放两个 28 寸的行李箱再加上几个小背包,完全没问题,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的用户来说,这点太实用了。

聊到辅助驾驶的时候,销售介绍说这台车用的是千里浩瀚 H7 方案,配了英伟达 Thor 芯片,算力有 700TOPS,还有激光雷达。虽然在店里没法完全体验这些功能,但从硬件来看,像 LCC 车道保持、ACC 自适应巡航、自动变道、城区辅助驾驶这些功能应该都能实现,以后跑长途或者高速的时候,能省不少力。激光雷达的位置做得很隐蔽,和车身融合得很自然,不会显得突兀,车顶和前脸的传感器布置得也很工整,能看出来细节上做得很用心。

大概看了半个多小时静态体验,我就跟销售说想试试试驾,销售很爽快地答应了,还特意提醒我可以多体验不同路况下的表现。试驾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开车的时候视野也通透。发车前,销售给我讲了讲这台车的发动机 ——1.5T Evo 全新电混专用发动机。说实话,之前看新能源车的时候,我更关注电机参数,总觉得混动车型里电机才是 “主角”,但销售说,对于混动车型来说,发动机同样重要。这台 1.5T Evo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是 120kW,最大扭矩 255N・m,销售说这个数据在同级插混车型里属于主流水准。他还特意提到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 47.26%,我后来回家查了一下,这个数据确实挺高的,能感觉到技术上有东西。

发车的时候,我先试了试起步的动力响应。混动车型的优势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 起步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电机的扭矩输出,几乎没有迟滞感。挂上 D 挡,松开刹车,动力马上就跟上来了,一点都不拖沓,在市区跟车、并线的时候,操作起来特别轻松,不用像有些燃油车那样,踩下油门还要等一会儿动力才来。

我特意切换到全电模式开了一段路,这时候车里特别安静,只能听到一点点胎噪和风噪,发动机完全没介入,安静得跟纯电车差不多。要是平时在市区短途通勤,用纯电模式不仅省钱,还特别舒服,不会有发动机的噪音干扰。

加速的时候,油门的响应很线性,不会有突然窜出去的感觉。深踩油门的时候,推背感很明显,电机的瞬时扭矩释放得很直接,整个加速过程很顺畅,没有动力衔接的顿挫感。我试着从静止加速到 60km/h,只要深踩电门,动力输出很果断,在城市道路上超车的时候,一点压力都没有。哪怕是在中低速的时候再加速,动力也很干脆,双电机驱动的优势很明显,四驱系统能把动力均匀分配到前后轮,开起来能感觉到抓地力很足,就算是下雨天或者路面湿滑的时候,应该也能很稳。

后来上了快速路,我试了试高速加速的表现。当时时速已经到了 80km/h,再踩油门加速,动力储备还是很充足的,轻踩油门就能感觉到速度在往上提,不会有 “力不从心” 的感觉。当时车上坐了我、销售还有另外两个朋友,相当于满载的状态,但动力依然很够用,没有显得吃力。高速超车的时候,发动机和电机会一起发力,整个加速过程很有底气,超车的时候心里特别踏实。在快速路上长时间巡航的时候,发动机主要负责给电池充电,这时候车内的噪音控制得依然不错,我们几个人正常说话完全没问题,不用刻意提高音量,风噪和胎噪也都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不会觉得吵。

说到油耗,销售建议我体验一下亏电和满电两种状态下的表现,我觉得这个提议挺好的,毕竟平时用车肯定会遇到电量不足的情况。我们先是满电出发,走了大概 20 多公里的市区道路和环城快速路,表显的能耗不高,基本能保证纯电优先驱动。等电量降到低位后,系统自动切换到了油电混动模式,这时候发动机介入得比较多。我在城区拥堵路段和环路混合路况下跑了大概 30 公里,最后表显的油耗在 4.5L/100km 左右,和官方给出的 CLTC 亏电油耗 4.2L/100km 差别不大。要知道这可是一台车长超过 5 米的中大型轿车,车重肯定不轻,能有这个油耗表现,我还是挺惊喜的。我大概算了一下,家里一年大概开 1 万公里,要是开这台车,光油钱一年就能比开燃油车省不少,长期下来是笔不小的节省。

这台车有好几种驾驶模式,我主要体验了标准、运动和纯电模式。标准模式下,动力输出不算激进,但也不拖沓,很适合日常上下班代步,开起来很轻松。运动模式下,动力响应明显更直接了,方向盘也稍微变沉了一点,底盘的反馈更清晰,偶尔想 “撒撒欢” 的时候,这种模式能带来不错的驾驶乐趣。纯电模式就不用说了,安静又省钱,平时在市区里短途通勤完全够用,晚上回家充个电,第二天又能满电出发,很方便。

NVH 表现也是我比较在意的点,毕竟开车的时候噪音大了会影响心情。这台车除了发动机本身做了优化,整车用的隔音材料也很足,关上车窗之后,外面的噪音很难传进来。路过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时,虽然能听到一点声音,但完全不刺耳;走高架桥下的时候,底盘也没有多余的杂音,很干净。高速巡航的时候,风噪和胎噪会比低速时明显一点,但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乘客之间正常音量交流完全没问题,不会觉得吵闹。

整个试驾下来,领克10 EM-P 的表现完全符合我的预期。起步的时候轻盈又迅速,加速过程强劲有力,油电模式切换的时候没有一点顿挫感,同时还兼顾了低油耗和高静谧性的优势。开车的时候,既能感受到新能源车特有的智能便捷和经济节能,又能体验到传统燃油车那种稳定可靠的驾驶感受。而且这台车的底盘调校偏向舒适,隔音效果也很好,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比较全面,综合来看,在 20 万级别的新能源轿车里,它的产品力确实很有竞争力。

其实选车就像找 “搭档”,不一定非要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关键是要适合自己。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选车的时候既看重动力性能和实际驾驶体验,又希望能兼顾家庭用车的经济性和省心程度,那不妨去 4S 店试试领克10 EM-P。毕竟每个人对车辆动力响应、行驶质感的感受都不一样,别人说再多,不如自己亲自开一圈试试。你可以感受一下它在起步、加速、超车时的表现,体验一下转向的精准度、刹车的脚感,还有那些智能辅助功能的实际作用,相信亲身体验到的感受,会比单纯看参数配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