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逆势增长2%排名第二, 小米下滑2%排第四, 荣耀跌幅最大排第五

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Q3前八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下降2%,进入调整期。在整体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各大品牌表现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华为:逆势增长,产品组合发力

华为前八周销量同比增长2%,市场份额为16%,跃居第二。

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产品组合和持续的市场扩张。华为近期推出的Nova 14系列延续了Nova 13系列的成功,自5月上市以来持续热销,成为中端市场的明星产品。此外,Mate 70系列等高端旗舰产品也保持了强劲的市场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华为的增长还得益于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忠诚度。尽管面临国际市场的限制,但华为通过深耕国内市场和优化供应链,成功抵御了外部压力。尤其是在折叠屏手机和5G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使其在高端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外,华为卖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身份认同与情绪价值。可以说,华为的增长是产品力、品牌力、市场策略和情绪价值四者共振的结果。

小米:小幅下滑,稳健前行

相比华为的逆势增长,小米的表现稍显逊色,同比下滑2%,市场份额16%,排名第四,但与华为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差距。

考虑到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小米的表现依旧称得上稳健。小米15系列在高端旗舰市场的突破以及REDMI K80系列的热销,为其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同时小米之家升级到1.5万家,线下渠道的持续优化也为销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米的另一大亮点在于生态链产品的破圈效应。例如小米SU7和YU7等智能家居设备的成功,间接拉动了手机销量的增长;而雷军个人IP的持续出圈也为小米带来了足够的曝光量与销量;当然,澎湃OS系统、玄戒芯片、澎湃电池/影像芯片的的持续突破同样至关重要。

尽管友商采取了机海战术和非常规营销手段“围剿”小米,但小米凭借性价比优势和用户口碑,依然稳住了基本盘。总体来看,小米的下滑更多是市场环境的影响,而非自身竞争力的衰退。

荣耀:高管变动与渠道困境

荣耀是该时间段冲击最大的品牌,同比下滑9%,排名跌至第五。

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导致战略不稳定,影响了市场布局和产品规划。其次荣耀在线下渠道不佳,遭遇华为、OPPO、小米、vivo的强势围堵,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再次线上表现欠佳,未能有效吸引年轻消费者。最后就是营销策略缺乏亮点,难以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尽管荣耀曾凭借独立后的市场初期红利迅速崛起,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持续创新和稳定的战略规划成为了其短板。要扭转颓势,荣耀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并在产品、渠道和营销上进行全面调整。

其他品牌:各有千秋

vivo虽然以销量第一的成绩领跑市场,同比下滑5%。vivo的Y300、S30和X200s系列在中低端市场表现强劲,但在中高端市场略显乏力;OPPO的表现更为亮眼,同比增长4%,位居第三,Reno 14系列持续热销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军者,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对平稳,但同比仍下滑6%,排名第六。iPhone 16 Pro系列在价格调整后表现出色,吸引了部分高端用户。

侃哥叨叨

2025年Q3前八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调整期,整体销量同比下降2%。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华为凭借丰富的产品组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了逆势增长,而小米则在市场压力下保持了稳健表现。

相比之下,荣耀因高管变动和渠道困境遭遇重创,成为跌幅最大的品牌。vivo和OPPO分别以不同的策略应对市场变化;苹果则继续在高端市场稳扎稳打,整体影响有限。

对于各大厂商而言,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在技术创新、产品布局和渠道建设上找到突破口,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