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的危险游戏:靠赊销撑起来的营收,还能走多远?

近日,东阿阿胶(SZ000423)发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引发市场轩然大波。表面上看,营收与利润的双位数稳健增长十分亮眼,营业总收入达到 17.19 亿元,同比增长 18.24% ,归母净利润为 4.25 亿元,同比增长 20.25%。但资本市场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反应,次日股价触及跌停,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值得深入剖析。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经营稳定性存忧。在 28 项关键指标中,18 项同比或环比上升,10 项下降,且变动幅度均超 30%。其中,资产处置收益激增 3024.71%,应收账款、资产减值损失分别增长超 500% 和 400% ,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骤降 524.81%、423.07%。如此大幅波动的数据,反映出公司内部经营状况并不稳定,各项业务发展缺乏连贯性与稳定性。
尤为关键的是,公司现金流状况急剧恶化。经营活动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的净流入 6.38 亿元转为净流出 3.04 亿元,同比骤降 147.63%,与账面利润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公司将此归因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款减少、采购支出增加和运营费用攀升等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对销售及管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存疑,将其归类为 " 其他 " 项目,可能掩盖了该项费用增长的真实原因。
与此同时,应收账款规模急剧膨胀。截至一季度末,应收账款余额达到 5.41 亿元,相较于 2024 年底的近 8000 万元大幅增加,同比增幅高达 583.32%。公司称是本期使用授信额度发货新增应收账款影响。但这种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刺激销量的做法,虽短期内维持了营收增长,却直接造成销售回款减少近 6 亿元,严重拖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按照医药流通行业坏账率中位数 2.5% 测算,5.41 亿应收款隐含 1352.5 万元的减值风险,这无疑给公司未来业绩埋下了一颗 " 定时炸弹 "。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10.31 亿元,远低于营业收入 17.19 亿元,巨大的差额使得市场担忧产品实际动销不畅,怀疑公司是通过向渠道强行压货来刺激短期销售,重走 2019 年因渠道压货导致业绩暴雷、股价腰斩的老路。部分投资者甚至质疑公司在进行 " 财务调节 ",对业绩真实性存疑。
在研发投入方面,东阿阿胶同样表现不佳。2025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 3872.89 万元,同比微降 1.2%,与销售费用之比亦从 2024 年的 8.82% 进一步下滑至 6.26%。长期 " 重营销轻研发 " 的资源配置模式,不仅削弱了公司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壁垒,也让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逐渐丧失核心优势。
此外,东阿阿胶近年来管理层变动频繁,近五年内历经五任董事长,仅近三年就每年更换一次。频繁的管理层更迭使得公司战略延续性受到质疑,战略调整过于频繁,让公司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尽管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了相关问题,坚称渠道库存处于良性水平,终端纯销平稳推进。但未来几个季度,经营现金流能否转正、应收账款能否有效回收,仍然是未知数,也将成为检验公司真实经营状况和投资风险的试金石。
东阿阿胶目前看似光鲜的业绩增长下,实则暗流涌动。若不能妥善解决现金流、应收账款、研发投入以及战略规划等多方面问题,恐难以摆脱 " 纸面利润 " 的尴尬处境,未来发展之路也将充满荆棘。
(内容来源 | 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