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赤水河畔的龙舟记忆:茅台镇的文化守望与酒旅融合新篇章

赤水河在仁怀市茅台镇蜿蜒流淌,这条被称为 " 母亲河 " 的水道,不仅孕育了享誉世界的酱香美酒,也曾承载着端午龙舟竞渡的盛景。80 岁的左德明每天仍习惯到河边走走,这位被当地人称为 " 左水娃 " 的水手,曾在湍急的河水中救起上百条生命,如今他最牵挂的却是让沉寂多年的赤水河龙舟赛重新 " 划 " 起来。

作为茅台镇变迁的见证者,1945 年出生的左德明,他的个人记忆与赤水河的集体记忆相互交织,折射出一条河流与一座酒镇的文化传承机遇。

航运记忆:赤水河龙舟文化的源起与式微

赤水河(茅台镇段)的龙舟传统深深植根于这条 " 美酒河 " 独特的航运历史。清乾隆年间,赤水河作为川盐入黔的重要水道,催生了茅台镇繁荣的航运文化。船工们在险滩急流中练就的协同划船技艺,逐渐演变为端午龙舟竞渡的体育竞技。" 我小时候听老人讲,过去赤水河上船只往来如梭,到了端午节,这些常年与水打交道的汉子们就把划船的本事用在龙舟比赛上。" 左德明回忆道。

左德明说,上世纪 60 年代左右,龙舟赛是茅台镇很盛大的集体活动。这种由航运技艺演化而来的节日庆典,成为连接茅台镇人与自然、个体与社群的重要纽带。

然而,随着公路交通取代河运,赤水河航运式微,与之相关的龙舟文化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左德明不无忧虑地说:"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游泳,更不了解赤水河划龙舟的传统。我们这一代人走了,这些记忆就真的消失了。"

四河四带:龙舟复兴与酒镇振兴的战略契机

2014 年,《遵义市赤水河流域 " 四河四带 " 总体规划》将赤水河定位为 " 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 ",并提出打造 " 特色产业带、生态文化旅游带、美丽乡村带、绿色城镇带 " 的战略构想。这一规划为茅台镇龙舟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政策框架,使其进行讨论具有多重价值。

从文化认同角度看,龙舟赛事的恢复能够唤醒茅台镇人的集体记忆,强化地域认同。左德明动情地说:" 龙舟赛不只是划船比赛,它是我们茅台镇人的精神图腾。看到龙舟在赤水河上竞渡,大家的心就聚在一起了。" 他认为,从旅游经济维度分析,龙舟文化可与茅台镇已有的酒文化旅游形成互补,打造 " 品美酒、赛龙舟 " 的复合型体验。

尤为重要的是,龙舟复兴与赤水河的生态保护相辅相成。近年来,茅台镇段赤水河实施了全面禁渔等环保措施,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清洁的河水为龙舟活动提供了基础,而龙舟文化的回归又能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形成 " 以文化促保护 " 的良性循环。

传统新生:拓展龙舟文化时空内涵

左德明说,老人们对恢复祭河仪式充满期待,而年轻一代则希望增加互动性元素。可将传统龙舟赛事与环保主题结合,如放流珍稀鱼苗,既传承文化又宣传生态保护。希望参与主体上,除传统村民队伍外,应鼓励酒企员工、学生等群体参与。组织形式上,可建立 " 政府引导、酒企支持、社区参与 " 的协同机制。政府负责统筹规划,酒企提供赞助并参与运营,社区组织负责文化传承。

茅台镇一酒企负责人还表示:" 我们愿意支持龙舟赛事,这是回馈社会的好方式,也能提升企业形象。"

打开专题酱香仁怀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