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任正非:战略聚焦×艰苦奋斗×文化信仰

  导读   

任正非的管理生涯,曾面临无数困境和挑战,他没有退缩放弃,而是不断学习、思考和调整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任正非管理思想中的 3 个核心观点。

作者 | 韩勇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AI+

引言

无论是组织效率难以提升,还是团队凝聚力不足,抑或是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局,总会让管理者陷入困境和迷茫。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魄力、有方法地解决管理难题呢?

任正非曾说过,华为没有神秘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了这么多年。

因为他相信,企业管理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面对问题时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但由于人的惰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很多管理者往往只想走捷径,而忽视了管理的本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任正非管理思想中的 3 个核心观点,学习他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

01

战略思维:所有混乱,核心是没抓准企业主航道

平庸的公司,往往是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而伟大的企业,一定是战略上清醒,战术上灵活。

当我们的企业运转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矛盾重重,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任正非从战略角度,给企业发展的核心下了一个定义:

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任正非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是由战略决定的,而战略则需要从企业的主航道出发,抓住核心业务,才能避免发展中的迷失。

很多时候,企业的混乱来源于我们对战略的误解和偏离。只有明确战略方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比如,在面对互联网浪潮冲击时,任正非运用了他的战略思维,提出了华为的 " 聚焦 " 战略。

任正非在分析了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华为自身的优势劣势后,阐述了华为必须聚焦主业,拒绝诱惑的战略思想。

我们的管理策略也同样会遇到重要转折期。那么,在转折期,我们应如何决策呢?

还是以华为为例,任正非提出要从 " 战略聚焦 " 的角度来判断主次问题,而主要问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那么,决定华为未来走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显然是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毕竟在高科技领域,技术决定生死,市场决定规模。

华为从 2G 到 5G,从传统通信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华为一直在坚持战略聚焦。

而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感到混乱、低效、内耗时,往往是分不清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把战略搞得一团乱麻。

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一,要明白企业发展中的混乱、内耗和效率低下本身就是问题的表象,而非本质。接受问题的存在,不因为遇到困难而怀疑企业的方向或自我否定。

例如,当我们在企业扩张中遇到管理难题,不知道该继续扩张还是暂时收缩调整时,要认识到这种困惑是正常的,每个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

其二,分析问题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探究我们所面临的混乱、内耗和效率低下的独特原因。

如果是组织结构导致效率低下,就要分析是职责不清、流程繁琐,还是激励机制不合理等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其三,在众多问题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问题。

有关企业重大的、全局性的、长远的命题只有一个,这就是产品。也就是说,如何以物美价廉的方式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的战略问题。

所以企业的战略,说到底它就是 " 产品战略 "。其他的问题都是由这个主要问题延伸出来的。

比如,当我们同时面临成本压力、人才流失和市场份额下滑时,要首先思考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产品问题永远是当前最紧迫、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不解决产品问题,一味的在营销、宣传、人才、文化、组织上下功夫,是本末倒置,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产品问题解决了,再来解决其他问题,比如出现人才流失等问题,那么就集中精力解决人才问题,通过改善薪酬体系、晋升机制、企业文化等方式来留住人才。一旦主要问题得到解决,其他问题也可能随之缓解。

02

组织力:艰苦奋斗,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唯一保障

明确战略,抓住主要问题,就能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吗?

如果没有强大的组织力作支撑,再好的战略也无济于事。

所有的战略失误、组织涣散,其实只有通过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组织系统才能解决。坐在办公室里,开着空调,喝着咖啡,想着捷径,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作用。

没有奋斗精神和组织系统,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组织建设之前,一定要先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一步,做再多组织建设也是空中楼阁。

只有全员拥有奋斗精神,众志成城,认真做事,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走向成功。

"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是华为核心的管理思想。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第一步,是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奋斗的文化氛围,让奋斗者成为企业的主角;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与价值观相匹配的组织系统,能够保障奋斗精神持续贯彻执行。

管理的作用是让组织系统发挥效能,优秀的管理者,不是自己做了很多事,而是让分工和组织一体化的系统发挥了作用,让每个人都能自觉自愿地做好事情。

多数企业领导者总想依靠个人魅力和能力来管理企业,却陷入 " 英雄主义 " 而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难以突破发展瓶颈。

对任何企业来说,分工和组织一体化的体系搭建好就成功了一半。

因为一个企业的管理,永远不会有完全依靠某个人的时候,你以为的管理者能力,在没有组织保障之前,都是镜花水月。

若没有组织保障,管理理念便无法真正实施,这样不但无法解决问题、推动企业发展,管理水平也难以真正提升。

所以,管理没这么复杂,管理者也不要去纠结如何提高个人管理能力,而是要先把分工组织系统搭建好,发扬奋斗者精神,聚焦于企业的产品战略,去解决产品上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干着干着企业就强大了。

03

文化力:坚信企业文化才是最大的凝聚力

当我们既明确了战略方向,也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时,还会遇到一个问题:你的企业文化(文化力),能不能支撑企业走向卓越?

这个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考验的就是创始人的文化自觉,以及团队的价值认同。

而早期的华为,也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当时,公司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但内部管理混乱,各部门各自为政,员工忽视规章制度,整个组织呈现出一种无序发展、缺乏凝聚力的状态。

1996 年,任正非组织人大教授编写了《华为基本法》,也被称为华为的 " 宪法 "。

在《华为基本法》中,任正非提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然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华为依旧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巨头正准备对华为进行全面围剿,跨国公司从四面八方挤压市场,稍有不慎,弱小的华为便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

在强大的国际巨头面前:

华为该往何处去?

华为还能存活多久?

中国企业还有希望吗?

这是当时华为内部普遍存在的疑问。

接下来,在华为基本法的基础上,华为人继续巩固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得全体华为人不畏强敌,坚定信心,看到希望,突破重围。

任正非分析了当时的市场形势,指出中国企业的特点,华为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深入分析当时的技术趋势,尤其是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华为的自身实力、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实力等角度切入,要求大家不要犯 " 急功近利的毛病 ",避免一味地悲观,陷入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的情绪。

同时根据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比如采取 "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 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华为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塑造等。

那么,对于普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如何思考?

其一,不悲观对待。专注解决与企业关键目标相关的问题,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提升团队的信心和能力。

比如从影响效益的产品战略出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如何在打造好产品的同时节省成本,减少浪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什么问题,放弃悲观,绝不躺平。

其二,不错过机会。优秀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在于关键时刻能勇敢智慧地抓住机会,改变企业命运乃至行业格局。

若只是被动等待,即使有绝佳的机会也会与之擦肩而过。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优势是自己培养的。

其三,不动摇信念。

企业最怕的是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但我们要明白:所有事不是急躁就能做好的,要有很大的韧性,才能达到最后的胜利。这个等待过程是痛苦的,而转折往往是在最后的坚持中。

04

结语

战略思维让我们能够洞察企业发展的本质,抓住主要问题,聚焦产品,从而找到解决企业难题的关键。

当我们遇到企业管理困境时,要学会运用任正非的战略思想,不恐慌、不自我否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并全力解决,这样才能使其他问题随之缓解。

组织力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没有企业的未来,我们要深入理解管理的本质,通过组织建设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文化力则是支撑企业长久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企业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此时我们要坚信企业文化是最大的凝聚力。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 · END · ——  

   作者|韩勇

执行总编,20 年 TOP100 企业高管,战略运营专家。

咨询合作|王老师:13801295388(微信同号)

包政老师新书《卓有成效的经理人》已经上线,新书链接如下:

按俺是大标题哦,亲亲

隶属于华夏基石咨询集团

※ 咨询服务领域   ※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中国领先的实战型、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

地址: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

投稿、转载及开白等:87824329@qq.com

咨询合作:13801295388(微信同号)

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