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时隔60年跨越800多公里,湖北军人后代来厦寻亲有回响

黄云鹤的家人在墓前祭拜。(同心慈善会 提供)

黄云鹤(黄为 供图)

带来一杯家乡酒,捧回一抔墓前土……长跪在爷爷黄云鹤的墓前,黄为不禁泪下。

26日,黄为和家人从湖北来厦,在同安区大轮山祭扫,完成了和爷爷跨越时空的“见面”。这次祭扫,黄家人等待了近60年——1966年,在厦当兵的黄云鹤病故,长眠于同安。其亲人来厦奔丧后,因种种原因就再没来过。不过,惦念始终在心头。

此番,黄家人驱车800多公里前来,在厦门同心慈善会和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方帮助下,为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故事,写下了圆满的句点。

义工偶然发现墓碑 连年来此祭扫

发现军人墓碑,源于一次偶然的踏青活动。

2010年清明前夕,同心慈善会资深义工李志艺在大轮山爬山,无意间发现了一批零散军人墓碑,黄云鹤的就在其中。“最醒目的是墓碑上的红五星。”李志艺回忆说。彼时,碑上已长满青苔,墓冢也被落叶、枯枝等覆盖。

另一位同心慈善会资深义工林晓祥介绍,墓碑所处的位置,曾是部队医院所在地,已有一段时间无人祭扫。于是,同心慈善会每年都联合爱心单位、志愿者等前往除草、祭奠。

厦门是这些军人的第二故乡。他们离世后,离亲人那么远。作为厦门本地人,我们就每年来祭扫。”李志艺说。

2020年,同心慈善会开展“云祭扫,寄哀思”活动。义工将军人墓碑上的信息经梳理后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呼吁大家用“云祭扫”的方式寄托哀思与缅怀之情。而写有“黄云鹤”三个字的墓碑信息,就这样被发布在了网上。

亲人赴厦奔丧后 因各种原因没来过

此时,800多公里外的湖北大冶,黄云鹤的后人正在寻找他。

“爷爷本名叫黄朝旺,是大冶县罗家桥乡两塘公社(现为大冶市罗家桥街道办事处春光村黄秀周湾)人。”黄为说。据其家人提供的资料显示,黄云鹤是中共党员,1936年出生,1956年入伍,后在驻厦某部队工作,1966年离世。

虽从未与爷爷谋面,但黄为曾听长辈们讲过他的故事。“他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一次任务后,奶奶刘桂英从湖北来厦团聚。”黄为说。或许是水土不服,刘桂英在厦待了40天后返乡。不料,回家后的第三天,噩耗传来——她接到了丈夫在厦病故的电报。

“那时候,爷爷已向上级申请,打算调回家乡的部队了。”黄为说。可天不遂人愿,黄云鹤最终没能回到故乡。刘桂英随即赴厦奔丧。在她的记忆中,黄云鹤被安葬在同安,墓前不远处有个莲藕塘。“往后几年,家里陆续发生不少变故。加上距离远,没有确切的墓址,家人便再也没来祭扫。”黄为说,如今,奶奶也已去世。

驱车12小时来厦 两代人寻亲有回响

每到清明节,家里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黄云鹤。黄为说,长辈口中,爷爷是亲切热情、助人为乐的,“他回家探亲时,看到同乡因付不起2角钱的碾米钱发愁,慷慨地掏出10元帮助对方。”此外,黄云鹤还逐户拜访乡亲,询问他们难处。“家乡的宗祠里挂着爷爷的照片和个人简介,他是家族的荣光。”黄为说。

近些年,黄家人又开启了寻亲之路。好在,网上的信息,让他们重燃希望——检索到“黄云鹤”的墓碑照片后,黄家人与同心慈善会取得联系,并确认了逝者身份。3月25日,黄为和黄云鹤的侄儿、侄孙等6人启程,自驾12小时来到同安,还带来了家乡的烟、酒、水果、纸钱等。

“爸爸听说爷爷的墓找到了,坚持要来。可他做了大手术,身体状况还不允许。”黄为说。在爷爷墓前,家人摆上“家乡的味道”。黄为还捧回一抔黄土,“带爷爷回去,和奶奶‘团聚’,两代人跨越近60年的寻亲,也有了回响。”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李凌 吕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