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忠言! 平板耳机就是噱头, 5000块DIY音箱能把它秒成渣

文章来自个人一点感想,图片来自网络

这篇文章,我只想谈谈个人对瞬态和动态的理解,或许有些观点是很多人不认可的,但这里希望和谐讨论,这点你们要注意,因为很多时候不少人在谈耳机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议论到女毒,箱子味,和空气感

确实如果用接地气的话来表示,确实所谓动态和瞬态完全可以用箱子味和空气感这些名字来诠释。

在说今天话题的之前,我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耳机为何听起来更像耳机”,讲实话这个问题目前我都不可能有任何答案,反正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今天我还是谈一下瞬态

1、瞬态是个啥玩意?我这里不说什么专业俗语,因为音频本身就很玄学,如果再刻意搞一些看不懂的东西,确实无意义,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瞬态等于信号受到突然扰动后到恢复稳定状态前的一瞬间的过程

简言之,想必你们应该知道各种鼓吧,当鼓锤砸到鼓皮,或者吉他手止音的0.2 ms 内,声压从0 Pa 跳到 20 Pa 再跌回 0.2 Pa,从表面上看叫“断崖”,但深层逻辑看着就是瞬态

而从耳机单元的角度来看如何追这种断崖声音?我跟你讲动圈耳机靠音圈和振膜惯性,静电或者平板耳机,静电靠整个膜片同步,而平板耳机靠磁驱动

听感的区别:针对瞬态,动圈耳机由于是振膜和音圈发生效应,所以整体感觉会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顿”,用我的话来说就仿若“钝刀切菜,你应该见过吧”联想一下,就这个感觉。

而静电和平板耳机,讲实话由于价格不菲,讲实话工薪党很少能全面普及,但我还是要说静电耳机的瞬态收放自如,准确干净,不拖泥带水;而平板耳机讲实话干扰低是最大的优势“毕竟我也是很少听过平板耳机”,我用的最多的还是音箱和动圈耳机。

一个基本结论:瞬态响应的物理极限完全可以理解为振膜最大加速度a_max = B·L·I / m,注意了B为磁通密度,L为音圈长度,I是瞬时电流,m是振膜等效质量,如何提升瞬态?很简单就是看磁通密度越高越好,振膜等效质量越小越好,瞬时电流越大越好,这样的耳机差不多在我认知里是拥有最佳的瞬时响应档次。

失真到底是个啥玩意?讲实话只要一提到耳机,不管是什么价位,我跟你讲备受关注的东西就是失真

那么所谓的失真到底是指的是什么东西呢?简言之像THD 曲线肯定是测不到0.3 ms尾巴,因为THD用的是1 kHz稳态正弦,而所谓瞬态失真必须要用“累积频谱衰减CSD”的数值来看,我在举个例子,就拿你们最熟悉的动圈耳机,我跟你讲一般而言CSD在4 kHz处仍会高–25 dB,而像平板振膜耳机,我跟你讲什么是“收放自如”很简单就是所谓能提起来的频谱既可以降,又可以收,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平板振膜肯定不是一般工薪党能消费者的起”,反正我就没听过!

※但不是我消费不起,而是我觉得没啥意思,因为平板振膜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噱头,有这个钱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玩DIY音箱。我跟你讲只要你会组装,搞一台各方面还不错的音箱,最高价格不会超过5000元,而5000元已经算不错的了,关于这个你不要跟我辩论,因为我玩DIY音箱已经差不多8年了,对关门过节都了若指掌!

因此,以上观点,我一个结论就是,如果耳机是动圈,那么参数肯定是要追求漂亮的,一定要注意一点,所谓THD频谱如果小于0.05%,但瞬态失真落到可闻区域,依旧会被判定不够通透!

说真话,烧器材已经有25年左右了,我听到和看到太多“火电水电”的梗,也有一些不懂装懂的小伙伴把“瞬态”“动态”当口号,但是这些我不说对错,但我要跟你讲参数和听感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成为相互敌对,这便是我多年对瞬态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