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没吃上的AI饼, 苹果今年还接着画?
去年,各大厂商的AI功能开始真正落地,小米、OPPO、vivo和华为在语音助手、生成内容、翻译、影像拍照和智能推荐等方面纷纷实现突破,形成了丰富的用户可感知AI体验。而苹果则选择低调,在去年的发布会之后上并未端出令人惊艳的“AI大饼”,Siri仍是其主要AI代表,但在智能化和生成能力上落后于竞争对手,这让不少期待苹果突破的用户略感遗憾。随着iPhone 17系列临近发布,以及iOS 26的AI特性传闻甚嚣尘上,人们不禁想问:去年没吃上的AI饼,今年苹果还能画出什么?
在2024年,苹果的AI更多是“隐形”功能,而非大张旗鼓的生成式AI产品。Siri依然是代表性AI,但在功能和智能化程度上仍落后竞争对手。设备端AI持续投入,如Face ID面部识别、照片智能分类、键盘预测输入等,通过本地模型提升响应速度和隐私保护。然而,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功能缺少爆点,公众对苹果AI能力的感知有限,去年苹果的AI大饼看似“缺席”,实则是在悄悄积累底层技术。
进入2025年,随着生成式AI热潮持续升温,苹果想要在AI领域有所突破并不容易。虽然iPhone 17与iOS 26被视为苹果AI战略的关键节点,但这一过程充满挑战:长期专注设备端AI的技术积累需要快速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成式AI能力,而生成式AI和大模型又依赖云端算力和海量数据;引入云端大模型(如GPT-5)涉及用户隐私与数据使用的内部博弈,使部分功能开发进度缓慢;同时,为弥补自身在通用大模型上的不足,苹果考虑与OpenAI等外部公司合作,这又带来生态开放性调整、API兼容性和开发者工具升级等整合难题,因此今年AI功能的传闻发布显得尤为曲折。
回顾去年,苹果AI更多是底层技术积累,今年经历了技术转型、隐私博弈与生态整合等挑战。尽管过程艰难,但iPhone 17与iOS 26有望集中展示Apple Intelligence能力,尤其是在GPT-5加持下,将提供更自然、个性化的智能体验。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苹果有望在AI领域开辟独特道路,让“个人智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但用户能否真正“吃上”这块AI大饼,似乎还看不到真正的盼头,在一切未定的当下,实在让人很难不怀疑苹果还会继续画饼。
编辑点评:从过去的隐形AI积累讲到今年的生成式AI挑战,再到未来的Apple Intelligence和GPT-5加持,展现了苹果AI的独特策略和潜在突破点。但具体在今年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库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或者“AI大饼”,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