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T1降到“成本价”?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6万多的电车市场格局,因为极狐T1的登场,再次被改变。
这不是在和对手商量,而是上来就将对手按在地上摩擦,极狐的这台T1看似是一台入门纯电车,但本质上,是国民家用神车的最终形态。
没错,这台车太暴力了!
尺寸超过4米3,一个95kW前电机,一块33kWh电池包,这样的产品力的确不能算多强,但一切都要结合它的价格来看。
入门车型6.28万,这是你去任何一个4S店都能开出来的价格,没有任何套路。
没错,这台车是做了很多成本方面的考量,公开来说,充电口在前方,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它是前置电机,充电机放在前边,节省线束。
目的是为了节省成本,降价。
没错,它也是扭力梁悬架,目的同样是为了降价。
但是极狐T1的策略不是没有底线的降价,它是有策略的,就算是最入门的车型,四个安全气囊、倒车影像、定速巡航、LED大灯这些配置也一个都没少。
娱乐化的配置也没丢下,车机系统支持CarPlay、支持华为Hicar,有语音控制系统,一块15.6英寸中控屏,可以OTA升级,皮质方向盘、66W手机快充、自动空调,该有的舒适配置也一样不少。
看得出来,极狐很猛,很想活得更好一些。
极狐T1的配置策略,就是纯纯的为了日常代步所生,这种设计思维非常精准,更多的用户关心的是:
1、配置够用不够用
这里强调的“够用”,是在价格不高的基础上,日常经常用的配置不能少,这一点极狐T1做的很好。
2、空间宽不宽敞
这里的“宽敞”,是从竞品的视角来看,6万多的电车,尺寸基本上是4米、4米1左右,但极狐T1直接拉到了4米3以上,所以后排空间、后备箱空间更舒服。
日常代步,在偶尔需要后排坐人的情况下,不会局促。
3、续航能不能行?
此前我们说过,国人的出行强度其实并不高,日均在50km以内,折算下来一年1.5万公里左右,很少有人会高强度开车。
其实,小电池包的电车更受欢迎。
满大街的宏光MINI EV、吉利星愿、长安Lumin、比亚迪海鸥,都说明了一件事儿,人们似乎在生活中,对续航不太敏感。
事实也是这样,就是因为每天就开二三十公里,用电量也不会超过5度,白天开,晚上充电,长续航电车的销量,占比还是少。
当然,小电池包也是为了成本考虑,电池包的容量越大,成本就越高,自重越大带来的用料提升、零配件采购提升,都是成本。
成本高了,买的人就少了。
不信回头看看,我认为行业最高标准的极狐阿尔法S、阿尔法T什么销量?用户更多只看价格,不看性能。
当然,只是不看性能,不是不看品质。
虽然极狐T1的价格下来了,但是对品质的控制不低,新车上市前的测试标准、测试强度、测试环节一个都不少,而且组装工艺也有控制。
只是极狐T1这台车的设计方向,从此前的性能,转向了家用,那么用户最关心的价格、空间就成为了优先考虑。
大大方方承认,扭力梁、前置充电口、30多度电池包的出现,就是为了降低售价,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
退一步来说,如果改成独立悬架、后置充电口,电池包提升到45度,价格提升到7.7万,还有多少人会买?
所以,极狐T1的策略没有问题,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就真正的应该听听市场需要什么。
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出头,除去衣食住行这种最基本的开支,就算是没有房贷的年轻人,想买台极狐T1,还得攒两年钱才行。
所以,还是价格,极狐T1的定价太攒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