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集团副总裁李强: 不以亏损换收入, 云业务增长预期乐观

“全球长青企业发展历程大都需要经历‘产品驱动、价格驱动、效率驱动’三个发展阶段。产品驱动阶段市场需求旺盛且没有被充分满足,企业通过新技术驱动就能快速成长;价格驱动阶段市场呈现供大于需的不平衡状态时,价格战成为企业竞争的权宜之计,企业常常不得不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而要跳出价格驱动阶段,企业亟须以新技术、新模式驱动效率提升。”9月16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现场,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今天的全球化竞争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比拼,而实现效率变革的最大变量和核心引擎就是人工智能。

李强透露,面对这一历史机遇,腾讯早已全面布局,今年全年会加大AIInfra在国内外的整体基础设施布局,另外在伙伴成长、技术开放、资源共享等方向上也将加大建设力度。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

企业迈入全链路效率较量阶段,AI是最大变量

李强在会上提到,当企业迈入效率驱动发展阶段,竞争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比拼,而是全链路、系统性的效率较量。目前实现效率变革的最大变量和核心引擎就是人工智能。

AI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重塑企业全场景、加速产业升级迈向效率时刻。李强分享了一组数据来证明这一点: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另外根据IDC对全球超过4000名商业领袖和AI决策者的研究,92%的企业正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生产力、客户参与度、收入增长、成本管理和产品创新等多个关键领域。

李强透露,面对这一机遇,腾讯早已全面布局,将自身作为AI的"第一试验场",让微信、QQ、腾讯会议等900多款产品全面接入AI能力,并且把AI深度融入游戏、广告及社交生态,驱动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等三大核心业务显著增长。另外基于自身海量业务场景的深度实践,腾讯形成了从AIinfra到开发平台,再到终端工具,腾讯云构建了底座强、工具全、门槛低的全栈AI服务体系。

腾讯也提前布局全栈自研技术体系,打造"6T"国产软件产品矩阵,完成与主流国产软硬件的全面适配。截至2025年8月,腾讯共106款产品进入工委会软硬件图谱,产业供给能力在融合创新厂商中位居最前列,取得2388项互认证证书。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支持伙伴和客户成长,提升产业升级效率,面向AI、出海、融合创新领域,腾讯组建了AI共创营、融合创新生态联盟、AI百校行、扬帆领航伙伴计划,在伙伴成长、技术开放、资源共享等方向加大建设力度,与伙伴与和客户构建长期主义服务体系。

坚定不内卷,加大在AI、出海、融创方面投入

根据腾讯财报,腾讯今年二季度实现整体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ToB板块(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0%至555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速加快,占腾讯总营收的30%。

在会前采访中李强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目前由于大模型的普及还有空间,企业无论用何种形式拥抱大模型都会带来算力需求特别是推理方面算力需求的增长。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模型带来的红利仍会持续,ToB板块营收的增长趋势也会持续。

进一步李强也表示,在二季度的ToB板块增长中可以看到,B2C类的、文档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可能在AI应用上走得更快,包括零售、教育、医疗、专业服务类的互联网企业、律所这样的现代服务业等,而B2B类企业因为对幻觉容忍更低可能走得略慢,但整体需求都呈增长趋势。

同时李强透露,腾讯云将坚定在AI、出海、融合创新方面加大投入以获得更大的增量。据悉,今年全年腾讯会加大AIInfra在国内外的整体基础设施布局,一方面用以支持腾讯自身的业务应用,另一方面也持续支持客户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对AI需求增长的同时,受地缘政治影响GPU也成为了稀缺资源。李强认为,这样的现状会要求云厂商优化产品能力和效率。“腾讯这些年在优化算力效率方面花了很大的投入,比如腾讯星脉网络大幅提升近10倍的通信效率,实现千了卡级集群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万卡级任务调度效率提升40%,显著降低大规模AI训练的复杂度与成本。从资本来说各家可能都有实力,但技术比拼可能才是更持久的赛道。”

李强还强调,腾讯会坚定自己的原则不参与内卷。“我们认为竞争或者为客户创造价值,价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所以腾讯还是始终坚定自己的原则,不会去做以贴补、亏损来换取收入,过去几年我们也做了很大的取舍,不参与价格竞争、缩减了低质量项目等。今天可以非常自信地讲,我们不仅是双位数的增长,而且我们的收入质量应该在国内排在前列。”

以技术和供应链搭建优势,海外客户同比翻番

此次大会上透露,过去3年,腾讯云国际业务持续高双位数增长,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95%以上头部游戏公司出海都选择了腾讯云。国际业务已经成为腾讯云新的增长引擎,2025年Q2腾讯云国际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腾讯云海外客户规模在过去一年同比翻番。

面向国际市场,腾讯云以创新应用链接全球,打造了诸多“尖刀”产品,如腾讯云边缘安全加速平台EdgeOne今年进一步将大语言模型(LLM)与MCPServer结合,用户可在几分钟内完成涵盖注册、支付、加速和安全防护的完整电商页部署。产品上线三个月,已助力超10万用户走向全球市场,成为中小企业和独立开发者的出海首选平台。

在交流时李强还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在基础设施上腾讯云在全球的加速节点达3200个,过去一年对所有出海产品做了300多项改进,在本地化服务上腾讯云建立了九大全球技术中心、提供7×24小时服务,在合规上腾讯云在全球积累了400多项国际认证。在这些准备下,出海业务已经成为腾讯云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

2025年,基于持续升级的技术及产品能力,腾讯云国际化进程也在持续深化。在海外本地服务方面,腾讯云先后与GoTo集团、正大集团、e&UAE、Orange、Com2uS在内的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李强透露,腾讯云持续拿下国际公司订单的背后,靠的是技术的领先性。“今天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厂商在很多技术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比如音视频我们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90%,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直播、游戏、媒体这个领域打败很多国际厂商。”

除了产品技术领先,供应链也构成了一大优势。“云计算属于供应链非常重的行业,而中国的供应链能力是碾压式的,今天全世界所有的硬件服务器大多数在中国市场,所以这个优势的叠加,使得我们对出海充满信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击败很多巨头、获得越来越多的本土化国际化知名企业认同非常重要的原因。”李强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