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25款 领克10 EM-P, 配全系四驱+激光雷达
如今不少消费者在选车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扰:既希望拥有丰富的配置和出色的性能,又不想超出预算。反复对比、犹豫不决成了购车过程中的常态。不过,最近领克推出的全新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领克10 EM-P,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这款车诞生自CMA Evo新一代新能源架构,从亮相之初就展现出不少独特的产品特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全系标配智能电动四驱与激光雷达,并搭载了目前车载芯片中性能较高的新一代英伟达Thor计算平台。可以说,它从基础版本开始,就已经提供了堪比顶配的技术水准。更值得关注的是,领克10 EM-P在CLTC工况下实现了24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不仅能够覆盖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动力与能耗的平衡。那么,它是如何在技术层面实现这一表现的?今天我们就从它的平台架构、三电系统以及智能驱动等方面,一起来剖析这款车的产品力到底如何。
外观方面,领克10 EM-P的外观设计延续了品牌概念车The Next Day的前卫风格,整体造型富有未来感。车头部分采用了辨识度极高的分体式大灯布局,上方的日行灯以独特的“h”形态呈现,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属性。主大灯组采用远近光一体设计,支持自动远近光切换功能,夜间行车无需频繁手动调节;同时配备的“伴我回家”照明模式,可在锁车后提供一段时间的灯光延时,为驾驶者提供贴心的照明服务。前脸中部的进气口与底部向前延伸的前唇相呼应,为整车增添了不少运动气息。
车身侧面轮廓简洁流畅,隐藏式门把手不仅降低了风阻,也让型面过渡更为自然。用户可根据偏好选择19英寸或21英寸轮毂,分别搭配245/50 R19和255/40 R21规格轮胎,兼顾视觉效果与行驶质感。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其长宽高分别达到5050×1966×1487毫米,轴距为3005毫米,这样的尺寸为后排带来了充裕的腿部空间,无论是家庭使用还是商务场景都显得从容适宜。
车尾部分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内部以线段式光带构成,点亮后层次分明且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微微上扬的小鸭尾与后包围下方的扩散器结构,进一步强化了整车的运动姿态。车身颜色方面,领克10 EM-P提供极夜黑、流体灰、璃光紫、拂晓白、天云米和鎏光金等多种涂装选项,例如璃光紫色调鲜明、彰显个性,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从整体来看,这款车在外观细节上的处理显得颇为考究,不仅注重整体比例,也在诸多局部设计中融入了功能与美感的平衡。
内饰方面,领克10 EM-P延续了外观所呈现的科技感和品质感。车内提供包括赤霞橘、日光米、月影黑与曜金黑在内的多种内饰配色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偏好。例如赤霞橙色调明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座舱的视觉活力。中控区域以一块15.4英寸悬浮式屏幕为核心,显示效果清晰,菜单逻辑较为直观。与之配合的是一块12.66英寸全液晶仪表,可清晰呈现车速、续航、导航等关键行车信息。此外,该车还配备了25.6英寸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能够将导航指引、车速等关键信息投射于前风挡,减少驾驶员在行车中低头频次,有助于提升驾驶专注度。
方向盘采用双辐式设计,换挡机构为怀挡结构,此举也为中控区域腾出更多储物空间。车机系统搭载Flyme Auto 2.0,并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295芯片,整体操作流畅度与响应速度处于主流较高水平,在实际使用中未出现明显卡顿或延迟现象。从整体人机交互与智能硬件配置来看,领克10 EM-P在界面设计、操作反馈和功能实现等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完成度,尤其AR-HUD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行车信息的获取效率,其智能座舱系统的综合表现符合当前同级别车型的主流偏上水准。
领克10 EM-P在动力系统方面的配置,可以说是其产品力的核心体现。新车全系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由一台1.5T Evo电混专用发动机与前后双电机共同组成,在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这套EM-P混动系统整合了P1与P3电机,并搭配3挡DHT Evo电驱变速机构,后桥则独立配备P4电机,形成了高效且响应迅捷的电控四驱架构。系统综合功率达到390千瓦,峰值扭矩755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1秒,极速可达210公里/小时。即使在馈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控制在4.2升,显示出不错的能效管理水平。
在实际驾驶中,这套动力总成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车辆起步时尤为平稳,当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系统会自动切入四驱模式,通过四轮共同驱动有效抑制打滑。急加速时,后桥电机可在0.01秒内快速响应,并在0.1秒内达到峰值扭矩输出,整个加速过程流畅而有力。而在多弯或低附着力路面行驶时,车辆通过实时监测车身姿态和轮端扭矩,动态调节前后轴动力分配,提升过弯稳定性和操控信心。即便在雪地等易滑路况,系统也可实现前后50:50的动力分配,增强行驶安定性。总体来看,领克10 EM-P以30万元以内的价格,提供了包括智能电四驱、高性能混动系统在内的多项高阶配置,在动力性能与日常实用性方面展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
在电池与底盘方面,领克10 EM-P延续了整车的高规格取向。车辆提供两种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组选项,分别为18.4千瓦时和38.2千瓦时,对应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120公里与240公里,能够较好地覆盖多数用户的日常纯电通勤需求。底盘部分采用了全铝合金双叉臂前悬架,并搭配后桥增强型五连杆独立结构,同时全系标配CDC连续可调阻尼减震系统。此类硬件组合通常多见于更高价位车型,其在提升车辆动态响应精度与行驶质感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从实际驾驶反馈来看,这套底盘系统在滤振稳定性和弯道支撑性方面表现较为扎实,与电驱系统协同带来更连贯的操控体验。
就日常使用而言,大容量电池版本尤其适合中长距离通勤用户。以240公里续航车型为例,若每日往返距离在50公里左右,基本可实现每周仅充电一次,显著降低日常燃油依赖。即便选择标准续航版本,120公里的纯电里程也足以应对多数城市通勤场景,并在馈电状态下保持约4.2升/百公里的油耗水平,用车成本仍处于同级别较低区间。该车在跨城出行方面也体现出插电混动车型的灵活性。例如从广州前往深圳约150公里的路程,长续航版本可全程以纯电模式完成单程行驶。如需快速补能,该车支持直流快充,约15分钟即可将电量从30%补充至80%,进一步缓解远程出行中的续航焦虑。即便是低续航版本,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综合续航仍可超过1500公里,适合频繁长途驾驶的用户。
在家庭用车场景中,领克10 EM-P凭借其车身尺寸和空间设计,展现出较强的实用性。整车长宽高分别为5050×1966×1487毫米,轴距达到3005毫米,属于中大型轿车级别,为前后排乘客提供了较为宽裕的乘坐空间。后排地台采用纯平设计,即便满员乘坐,中间位置的乘客也能获得相对舒适的脚部空间,减轻长途出行时的拥挤感。储物方面,该车提供了53升前备箱与380升后备箱,应对婴儿车、行李箱或日常购物等家庭储物需求显得较为从容。此外,副驾驶后排座椅还配备了承重达15公斤的折叠桌板,可用于放置文具或玩具,为儿童提供途中简单的娱乐或学习支持,这一设计也体现出对家庭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考量。从整体来看,领克10 EM-P在乘坐空间、储物能力及细节功能方面,都针对家庭出行场景进行了相应优化,力求在实用性与舒适度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在舒适性配置方面,领克10 EM-P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功能选项,力求兼顾实用性与品质感。前排中央扶手内可选装5.7升容积的车载冰箱,支持-6℃至10℃的制冷以及35℃至50℃的保温功能,满足夏季冷饮和冬季热饮的存放需求。该配置在中配车型中需选装,顶配版本则为标配。车内配备的超大尺寸化妆镜,便于日常整理仪容或补妆,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音响系统搭载哈曼卡顿23扬声器单元,并创新采用升降式出风口扬声器设计,在启动时具有一定仪式感,音场表现也较为出色。
座椅全系采用NAPPA真皮包裹,表面以菱形格纹与打孔工艺处理,兼顾视觉美观与乘坐透气性。前排座椅靠背处饰有“The Next Day”标识,进一步强化了车型的身份特征。后排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并提供通风、加热及按摩功能,不过除顶配车型外,其余版本需通过选装获得。副驾座椅背后全系标配承重15公斤的折叠桌板,可稳妥放置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设备,方便乘客在途中办公或娱乐。整体来看,领克10 EM-P在舒适性与便利性配置方面表现出较为全面的产品力,尤其顶配版本在功能完善度上更具优势,为注重舒适体验的用户提供了相应级别的车型选择。
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领克10 EM-P展现出较为系统的技术部署。车辆全系搭载名为“千里浩瀚”的辅助驾驶H7方案,并标配激光雷达传感器,硬件层面未做高低配区分。其核心计算单元采用新一代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达700 TOPS,在当前中大型插混轿车领域中属于主流偏上水平。整车共配备29个感知传感器,涵盖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及摄像头等多种类型,构建起覆盖多场景的感知能力。系统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道路领航辅助等核心功能,并提供包括自动泊车在内的超过40项辅助驾驶功能。
在实际体验中,自动泊车功能对车位的识别速度和泊入轨迹的规划都表现出较好的可用性。在高速巡航及城市拥堵场景下,系统对车道线的识别保持稳定,加减速控制也较为自然。面对突然出现的切入车辆,系统能够做出及时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从整体表现来看,领克10 EM-P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配置与功能实现上达到了同级别车型中较为全面的水准,全系标配策略降低了用户体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门槛,其实际表现能够满足多数日常出行场景中的辅助驾驶需求。
综合来看,2025款领克10 EM-P在科技配置、乘坐舒适性、空间实用性、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等方面,呈现出均衡且务实的产品取向。它并未刻意追求某一单项功能的极致表现,而是在多种家庭出行场景中保持了稳定的综合性能,并注重细节体验的打磨。对于注重实用性与用车经济性的家庭用户而言,这款插电混动车型在配置水平、能耗控制及功能设计上都展现出较强的适配性,不失为一个值得纳入考量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