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鏃㈣�淇濋殰瀹夊叏锛岃繕瑕佹湁鏁欒偛鎰忎箟锛屸€嬩竴寮犳槬娓稿湴鍥惧�浣曢€夊嚭鈥滄渶浼樿В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冷荟姣 戚丹丹 沈鲍媛 李青青

草长莺飞时,杭城校园里掀起一股“春游热”,中小学生们陆续走出课堂,开启一年一度和春天的约会。

从前,春游可能只是“公园野餐 集体拍照”;如今,学校的春游清单上有了更多选择:研学基地、非遗体验、生态徒步……从西湖边的桃红柳绿到博物馆里的文化密码,从郊野农事的沉浸体验到主题乐园的欢乐时光,春游不再只是“玩”,而是融合了教育、探索和社交。

面对安全、费用、路线等多重因素,学校也在探寻春游背后的设计逻辑,在保障安全、深化教育意义与满足学生期待之间寻找平衡。

不同学校的春游地图,也折射出多元化的教育考量。

滨文小学春游研学单

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春游不仅是课堂的延伸,也是教育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不同的春游地点,也藏着学校不同的考量。

在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初一年级春游大多安排学农,让孩子们有机会和自然多接触;初二更多考虑社会关注的热点,选择高科技企业或者博物馆等人文科技类的场馆,让孩子感受时代的发展脉搏;初三主打放松,重新回归“躺玩”,也会安排前往高等院校参观,为未来发展播下志向的种子。

滨文小学春游中

事先踩点制作研学单

带着实践任务集体出游

说起来,很多春游地点,不少小朋友都已经跟着爸爸妈妈打过卡。跟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集体出游,又有什么不同?

在朱海锋老师看来,相比地点的选择,每次出游前,老师们都要投入更多精力完成一份研学单的制定。“年级组长都要先去现场踩点,每个环节有哪些学习知识点可以融入,也要有大致的安排。”

杭州市北塘河小学莫筱晖老师坦言,虽然打卡同一个地点,但学校春游与跟着爸爸妈妈出行,参与感和体验感是完全不同的。

“学校春游是带着实践任务的,而且每个年级有体系延续性的设计。”莫老师介绍,在北塘河小学,每一位春游的同学,都会手拿一份研学单,上面有不同的任务安排。去年,全校同学都去了植物园,但细分成了青青草地、春花灿烂、葱葱树木、野花地毯等不同小组,涉及野草、花卉、树木、野花等主题。由每个班主任抽签,来确定本班级负责的项目。

“比如野草组,就要研究植物园里各种各样的草,手册上的内容都是跟草相关。”这份研学单的制定,需要老师们前期到植物园细致走访、排摸,了解当季的鲜花、野花、野草等不同种类,并与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相结合,“比如根据花瓣的数量来进行分类,这是一年级数学分类的知识;春花烂漫辨颜色,则融入了英语知识,用英语来说一说颜色。”

北塘河小学老师在江洋畈踩点

每学期安排问卷调查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

一次春游,涉及到全校数百名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采访中,有学校老师坦言,之前最远的一次,安排前往临安一处大型户外综合乐园,这个项目也是不少家长来跟学校沟通多次后,才考虑加入的。确定之前,老师前去踩过点,加入了很多研学内容,结果出行当天,碰上了交通拥堵,上午到达时已近10点,下午2点多返程。有孩子就反映,本身乐园场地很大,游玩时间不太够。

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朱海锋老师说,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回忆本学期一次特别的经历,把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有同学就会提到春游相关的问题。

“我们会根据问卷,找学生聊一聊,在下一次的安排上,可以做一些调整。”朱老师说,比如路上交通耗时比较长的,就会考虑提前出发,延后回校,确保孩子们有足够时间体验。

另外,学校也会倾听年级组长和家长们的建议。

“年级组长们也很关注集体出游的情况,比如在两个乐园的选择上,他们会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想法,再把意见及时反馈。”朱老师还提到了一点,在丹枫实验小学,基本上两周会安排一次外出活动,“家长们其实蛮喜欢孩子参加这种集体活动,而且喜欢大户外。把外出活动变成了日常,家长配合度和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北塘河小学春游研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