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分析3月份以来兰州市沙尘天气多发频发成因 高温低湿气候异常组合 冷空气活动频繁

工作人员实时监测天气变化
" 刚洗的车,一场沙尘下来又满是灰尘 "" 出门没戴口罩,喉咙难受了一整天 "…… 今年 3 月份以来,我市多次遭受沙尘天气侵袭,这些沙尘天气对市民生活与城市运行造成诸多影响。为探究沙尘天气成因,5 月 13 日,记者走访市气象局,就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该局就后续天气趋势进行分析。
近日来,有不少市民反映,感觉今年我市沙尘天气较往年频次增多。从数据统计来看,市民的感受并非错觉。据市气象局统计,今年 3 月份以来,我市沙尘天气多发频发,共出现 20 天浮尘、扬沙,2 天沙尘暴天气。特别是 4 月 11 至 12 日,我市出现了今年最强大风、沙尘暴天气,出现 7 级以上大风 71 站次,市区沙尘暴持续 4 小时,最低能见度仅为 800 米。
兰州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卢品睿向记者分析了近期天气状况及成因。3 月份以来,我市大风、沙尘天气偏多主要由四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前期上游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上游地区及我市大部降水明显偏少,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3 至 8 成,积雪覆盖不足,土壤墒情差;北方多地气温偏高,加剧了地表干燥程度。再加上浮尘天气发生前阶段性增温,这种 " 高温、低湿 " 的气候异常组合,造成地表蒸发增大,导致土壤含水量低、地表松散、失熵干燥、粘性降低,当冷空气过境时,极容易起沙,造成输入性沙尘。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每隔几天就有一次明显冷空气过程,每次南下基本都携带沙尘。截至 5 月 8 日,影响我市的寒潮为 8 站次,为近 30 年最多,伴随冷空气活动,阶段性风速偏大。在蒙古冷涡和频繁冷空气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加剧了本地沙尘。三是今年我市春季高空急流增强,西风带异常活跃,外地输入性沙尘影响我市起沙有 43 次。四是地形影响。我市周边以黄土丘陵、荒漠化地貌为主,表层土壤抗风蚀能力弱,早春植被未返青,大面积地表裸露,地形狭管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风速,这使得在强风天气条件下极易发生颗粒物扬起现象。
另据气象服务中心气候研究员狄慧介绍,5 月 1 日至 5 月 9 日,全市平均气温 12.7 ℃,与历年同期相比偏低 1.2 ℃。各地气温在 10.3 至 15.4 ℃,与历年同期相比,偏低 0.6 至 1.4 ℃。各地降水量在 1.8 至 8.1 毫米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皋兰持平,其余各地偏少 7 至 8 成。
1991 年以来,在 5 月 14 日至 6 月 10 日期间,主要影响天气的因素有强降水、大风、沙尘。这期间日极端最高气温为 36.2 ℃(兰州站,2014 年 6 月 1 日),日极端最低气温为 -2.4 ℃(永登站,2015 年 5 月 11 日),日最大降水量为 43.5 毫米(永登站,2002 年 6 月 7 日)。大风最多的分别是 1991 年,为 11 站次;沙尘暴站次最多的是 1995 年,为 1 站次;扬沙站次最多的是 1995 年,为 9 站次;浮尘站次最多的是 1991 年,为 20 站次。根据最新气候趋势预测该时段我市多年平均气温为 16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0.4 毫米。
预计至 6 月 10 日,全市各地平均气温在 15 至 20 ℃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 0.5 至 1 ℃;全市各地降水量在 30 至 40 毫米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 1 至 2 成。
具体来看,5 月 21 日至 22 日,5 月 25 日,全市分别有一次弱降温、降水天气过程。5 月 28 日至 30 日,全市有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6 月 2 日至 4 日,全市有一次较明显的降温天气过程。6 月 7 日至 9 日,全市有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首席记者 吕胜军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