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去电影院了?
今年 " 五一 " 档电影票房惨极了。
总票房 7.47 亿元,同比暴跌 51.1%,观影人次仅 1889.5 万,同比下降 50.03%(猫眼研究院)。这一结果让业内人士感到焦虑,也说明了一件事实:传统电影院正在失去吸引力。
过去,电影院是约会、聚会、打发时间的 " 社交刚需 ",如今却成了观众眼中的 " 可选项 "。数据显示,五一档观众人均观影 1.14 次,92% 的人只看一部电影,结伴观影比例跌至 66%(去年为 69%)。
当传统影院陷入困境时,另一种线下娱乐却在逆势增长。上海影视乐园的沉浸式戏剧《新世界 · 破笼之宴》连演 5 天场场爆满,观众拖着行李箱从外地赶来,只为成为剧情的一部分。
几天前,混沌君围观了 Zebra Labs 创始人李岱老师在混沌录课的整个过程,听完之后我的脑洞大开:她们正在电影院做韩国男团 TXT 的 VR 演唱会,可以通过头显设备,让数千人同时在影院 " 近距离追星 ",甚至无需艺人到场,这个票在北京的影院就有售。
无独有偶:上海某酒店将客房打造成 " 电影主题空间 ",结合剧本杀、VR 互动,五一入住率飙升 25%;部分影院推出 " 观影 + 餐饮 + 周边 " 套餐,用差异化服务留住观众。
事实证明,观众并非排斥线下体验,而是越来越排斥那种只能 " 被动接受 " 的内容形式。电影院不能不再是 " 黑屋子里的银幕 ",而应该是融合多种交互模式的综合体验空间。
就连光明网也发文称:" 虚拟现实成为电影新类型,人工智能成为编剧的辅助工具……科技的迅猛发展渗入电影创作、宣传、放映的各个环节,令整个产业充满机遇与挑战。"
灌输与交互,传统内容形式与现代内容形式,正在经历此消彼长的过程。AI、AR、VR ……技术的进步,让新的娱乐形式成为了可能。
如何你想了解 AI 正在如何改变娱乐行业,混沌君建议你认真听这周的课《技术进化与消费重构—— AI 浪潮下的商业新物种》。三位授课老师都是娱乐领域的王者:" 热波音乐节 " 的缔造者、Zebra Labs 创始人李岱," 草莓音乐节 " 的缔造者、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混沌创新领教、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AI 与二次元研究专家邱肃川。

AI 正在颠覆娱乐行业
从影视行业扩大到娱乐行业,AI 都在让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十倍速变化。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AI 音乐……制作成本越来越低,制作效率越来越高。
古风短剧《浮梦吟》,利用 AI 生成奇幻场景和特效,如天气、猛兽及角色动作增强。实景拍摄与 AI 生成结合,成本降低 30%,制作周期缩短 40%。
漫威《毒液 3》的水墨风宣传片,传统制作光是素材就得花费数周才能完成,而清华系 AI 视频创业公司用 Vidu 视频模型把时间压缩到了 2 天,全片制作只用了 10 天。更可怕的是,Vidu 还在进化,效率仍在量级性地提升。
在音乐领域,李岱老师说,她们过去做的那种传统的 MV,成本约 300 万元,而她们现在用上 AI 之后,成本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除了降本增效,AI 也在降低技术门槛,让普通人也能成为 " 导演 " ——只需输入想法,AI 便能自动生成画面、配音甚至配乐。
这场 " 游戏 " 的背后,仿佛是将整个人类做了一次调岗,人类的大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 AI。
商业 VS 艺术,如何平衡?
AI 带来了工业革命级的变革,但也带来了一个大麻烦: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内容,AI 生成的 " 流水线作品 " 让观众审美疲劳;版权归属模糊,AI 曲子,常常会引发作者与平台的版权纠纷。技术解放了创造力,却也稀释了艺术的独特性。
一方面,大模型能精准预测观众喜好,降低投资风险(如通过 AI 分析粉丝数据预判演唱会票房);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创作趋同。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沉浸式演出贡献了 60% 的大型活动票房,但观众评价最高的项目,依然是 " 手工打磨 " 的原创剧本。
我们要的,到底是王家卫导演拍 100 遍才能找到的一个完美镜头?还是 AI 瞬间生成的 100 个不同方案里最中我们意的那个?如果你是导演,怎么来选?
那天,在 Zebra Labs 创始人李岱老师讲完课后,圆桌对谈环节的另一个大咖——摇滚老炮、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老师说的话,让混沌君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沈黎晖说:" 商业和艺术完全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它们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拿我们最熟悉的音乐产业分析,全世界销量最高的唱片,就是最伟大的艺术。比如,披头士、猫王、迈克尔 · 杰克逊……这些伟大的音乐人。所以,最伟大的艺术,就应该创造最大的收入。你不够成功,是因为你还不够好。"
所以,当全民皆可创作时,我们的真问题不是 " 用不用 AI",而是内容本身 " 有没有独一无二的表达 "。
线下娱乐不会消失,但必须重生
话题重新回到电影院,观众远离电影,不是因为不爱电影,而是因为传统模式已跟不上需求。
当 AI 让创作变得高效时,回到 " 人的体验 " 上,是破局的关键——无论是影院转型为体验空间,还是艺术家用技术表达独特思考。未来的娱乐产业,不属于完全由 AI 主导的 " 效率至上 ",也不属于固守传统的 " 孤芳自赏 ",而是找到商业与艺术、技术与人性的交汇点。
随着 AI 带来的社会变革更深入、更广泛,这个交汇点正在被放大,正在增多。
正如一位观众说的那句话:" 我不是来看戏的,是来活一次的。"
或许,这才是娱乐的真正答案。
明早 9 点,Zebra Labs 创始人李岱、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混沌创新领教邱肃川在混沌 APP 分享课程《技术进化与消费重构—— AI 浪潮下的商业新物种》,欢迎你与混沌君一起洞察娱乐和消费领域的新玩法。
这堂课程是 " 混沌会员 " 的主题必修课之一," 混沌会员 ",每年 50 场主题必修课,已有 600+ 主题课。
收听全部主题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