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AI快速迭代带来知识焦虑,褚君浩院士提出“四维能力模型”

5月18日,为期三天的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今年的教博会以“‘育’见AI,智启未来”为主题,涵盖了展览和论坛等多种形式,新技术和大咖云集,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

在教博会“AI+教育共享空间站”分享会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现身,直面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AI热点争议,为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与伦理困境提供破局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现身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AI+教育”共享空间站分享会现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供图

针对生成式AI引发的创造力焦虑,褚君浩以同济大学机器狗研发案例回应:“当机器狗在0.2秒内完成动态感知、智慧识别和自动反应的全流程时,人类的价值恰恰在于设计出这个闭环系统。”他指出,当前AI本质是“数据规律的归纳者”,而人类独有的“归纳-演绎螺旋能力”才是突破认知边界的关键。在展示复旦大学为盲人开发的视频文字转换技术时他强调:“真正的创新,是把红外传感原理转化为解决社会痛点的温度。”

针对AI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知识焦虑,褚君浩的“四维能力模型”引发深思:第一维度夯实数理基础、第二维度贯通领域知识、第三维度锻造系统思维、第四维度培育创新自觉。

面对AI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褚君浩提出“双金字塔培养模型”:底层是数理基础与科学精神的“硬核底座”,中层为“传感器思维+系统思维”的融合能力,顶层则是价值判断与原创突破的“灯塔效应”。

褚君浩表示,人类已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智能时代,此前的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智能时代特别要培养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思维、善于提问、善于实践、善于探索的未来创新型人才。

教博会主办方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介绍,今年的教博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5月16日-18日的线下展已收官,线上展将持续至6月底。观众可通过搜索“上海教育博览会”小程序浏览展会内容。

“AI教育,局长说”是本届教博会的创新。

从今天(5月19日)起,教博会将陆续走进上海16个区,以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实地探访并分享特色场景,揭秘各区如何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感受人工智能进入校园后所带来的教育生态变革以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思路。每天19点,观众可走进上海教育博览会的“云访谈”,一起感受人工智能时代的上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