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从“吸猫撸狗”到万亿赛道,“它经济”何以成资本市场新宠?

文 | 港股研究社,作者 | 江河有堤

" 人类愈都市化,离开自然愈远,宠物在人类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 动物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康拉德 · 劳伦兹曾如是说。

而最近的资本市场也恰如其分的上演了一轮 " 毛孩子 " 热潮。港股中转型宠物赛道的朝云集团近两日累计涨超 14%,A 股天元宠物、依依股份等个股连续涨停,宠物经济指数 11 个交易日涨幅超 20%,成为股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宠物经济从 " 小众消费 " 向 " 千亿蓝海 " 的蜕变。据《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2015 至 2024 年,国内宠物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3.3%,显著高于同期 GDP 的平均增速。

当 " 云吸宠 " 成为社交常态,当 " 宠物拟人化 " 重塑消费逻辑,这场由情感驱动的经济浪潮,正悄然改写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双重规则。

从生存刚需到情感消费," 它经济 " 正在狂飙

放眼当下," 吸猫撸狗 " 早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猫猫狗狗都 " 吃穿不愁 ",让广大网友们不禁感叹宠物们的 " 好日子 "。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 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近 7.5%,突破 3000 亿元大关,达到 3002 亿元,其中犬市场小幅增长 4.6%,规模为 1557 亿元,猫市场同比增长 10.7%,规模为 1445 亿元。

数据来源:派读宠物《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伴随着宠物观念的日益成熟,我国宠物数量及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宠物的角色也相应开始发生转变,在家庭中不再是 " 看家护院 " 的定位,反而逐渐转向 " 孩子、亲人 " 等角色属性,成为养宠人的情感寄托。

而且,当代社会正在经历的两大结构性转折也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一是单身社会加速成型,截至 2024 年上半年,中国单身人口已超过 2.4 亿,其中有超过 9000 万的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

二是中度老龄化社会来临。2024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 3.1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2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

这两大群体正是通过 " 拟人化养宠 " 来填补情感空白的主力人群。90 后宠物主月均消费集中在 100-500 元中档和 500 元以上的高档,而且为宠物举办生日派对的人群也不在少数;银发族则更愿意为科学养宠买单,精细化的全链条需求增长明显。

正因为这样,宠物消费也开始从 " 生存型 " 转向 " 享受型 "。单只宠物年均消费从 2015 年的 2500 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5800 元,其中食品占比从 68% 降至 52%,医疗(22%)、服务(18%)等非必需消费占比则持续提升。

这一趋势与日本 1990 年代 " 第二消费社会 " 向 " 第三消费社会 " 转型高度吻合——当人均 GDP 突破一定阈值,宠物经济开始进入品质化阶段,智能设备、高端医疗等细分赛道开始迎来爆发。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布局宠物友好型城市建设。深圳推出宠物友好巴士 H239 专线,上海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成都打造 " 萌力嘉年华 " 萌宠公园。

整体来看,宠物经济的爆发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人口结构剧变、消费升级浪潮与社会情感需求变迁的三重共振。2.4 亿单身人群与 3.1 亿银发族的孤独经济,推动宠物从 " 功能性动物 " 进化为 " 情感性家人 ",而宠物友好城市建设与智能技术渗透,更让行业突破传统边界。

那么,当养宠人开始精细化,千亿蓝海中的 " 新大陆 " 究竟藏身何处?

萌宠赛道走向精细化,千亿蓝海中的 " 新大陆 " 在哪?

从智能猫砂盆的物联网革命到宠物肿瘤专科的医疗升级,从老年犬护理粮的功能性突破到宠物殡葬的临终关怀服务,一场围绕细分场景的产业分化正在加速重构市场格局。

一方面,萌宠市场的持续扩张让 " 它经济 " 变得炙手可热。据《白皮书》预计,到 2027 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 亿元大关,达到 4042 亿元,2015~2027 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12.6%。

另一方面,从细分领域看,宠物食品与宠物医疗规模领先,构成 " 它经济 " 的两大核心支柱。

2024 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 1585.1 亿元,占宠物经济整体规模的 52.8%;宠物医疗市场规模 840.6 亿元,占比 28%。2018 至 2024 年,宠物食品与宠物医疗年均复合增长率依次为 10.06% 和 16.39%,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

图源来自洞见研报行业前沿

其中,中游的宠物食品赛道正处于双核驱动下的高端化进程中。主粮及功能食品市场上,国际品牌皇家(玛氏)主打科学配方粮(如幼猫粮、泌尿道护理粮),目前占据 20% 份额,持续主导高端市场。

而本土品牌国产替代也在强势崛起,通过 " 功能性配方 "" 性价比 " 抢占中端份额,并在线上渠道全面超越外资品牌。

比如,乖宝宠物旗下的 " 麦富迪 " 连续四年蝉联榜首,市占率提升至 7%;新锐品牌如鲜朗、蓝氏等 GMV 增速超 100%,弗列加特更以 190% 的销售额增长跻身第四名。

下游的宠物医疗则向专业化、标准化不断递进。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宠物猫的就诊比例超过 60%。

生物医药领域,宠物癌症疫苗、基因检测技术实现商业化;智能制造方面,物联网项圈可实时监测 16 项健康指标。比如,绿竹生物曾与天津瑞普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宠物单抗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领域开展合作。

再是下游的宠物用品与服务板块,也在向智能化与个性化并进。比如,智能喂食器、自动猫砂盆、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伴宠机器人等产品,精准解决了当代养宠人的复合型需求。对比来看,传统除味剂同比增长 35%,智能除味剂增速则高达 1246%。

如今,食品与医疗两大支柱产业中,高端化与国产替代成为主旋律。主粮市场从 " 吃饱 " 向 " 功能化 " 升级,医疗领域通过专科化、连锁化提升服务溢价。与此同时,智能设备与服务创新成为新增长极。宠物经济的高增长叙事已从 " 野蛮扩张 " 转向 " 结构性分化 "。

" 新大陆 " 浮出水面,市场如何练就攻守之道?

当市场从 " 增量竞争 " 转向 " 精准定位 ",企业如何在高景气赛道中构建护城河? 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战略布局中,或可窥见未来行业的攻守逻辑。

随着宠物用品消费从 " 功能满足 " 转向 " 情感交互 ",两大核心群体推动需求裂变。一方面是 Z 世代的 " 精致养宠 " 催生智能化浪潮。

数据显示,90 后 /00 后宠主占比超 60%,一线城市单宠年均消费达 3200 元,智能用品渗透率超 25%。而 AI 的出现进一步实现疾病预警,推动智能硬件从 " 被动响应 " 向 " 主动健康管理 " 进化。

在产品和服务走向智能化的趋势下,众多品牌开始有所侧重,并尝试融入 AI 技术。比如品牌 Petkit 的智能喂食器支持 AI 语音互动,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实时查看宠物进食情况,2025 年单品销量突破百万台。

而跨界巨头小米、美的则通过供应链优势布局中低端市场,小佩宠物、霍曼科技主攻硬件创新,快瞳科技提供 " 算法 + 数据 " 解决方案,构建宠物元宇宙雏形。

二是银发族 " 陪伴经济 " 激活低线市场。二线城市消费增速达 22%,老年群体贡献超 18% 的宠物医疗消费。比如,上海黄浦区宠物店推出的 " 银发寄养套餐 ",节假日价格上浮 50% 仍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老年养宠消费者需求导向为关注宠物食品质量、品质、营养健康,对安全性需求高。京东健康数据显示,2022 年,78.7% 的宠物主认为喂养时要注重营养均衡搭配,65.4% 的宠物主认为需要定期摄入保健品预防疾病。

对应中宠股份,其聚焦 " 安心粮 " 定位,走 " 烘焙粮 + 鲜肉粮 " 技术路线,并积极搭建自有 IP 体系并实现品牌破圈。2024 年实现营收 44.65 亿元,同比增长 19.2%,实 现归母净利润 3.94 亿元,同比增长 68.9%。

而乖宝宠物推出的 AI 营养配餐系统,根据宠物基因定制饮食方案,不仅兼具技术性,也在饮食健康上走出了自己的差异化之路,对应客单价更是提升了 60%。

此外,行业竞合也正从 " 产品竞争 " 转向 " 场景垄断 "。比如,深圳联合宠物医院的 " 宠物 + 医疗 " 融合店年营收增速超 50%," 宠物 + 旅游 " 服务(南航的 " 爱宠客舱 ")目前已覆盖 20 个城市。

产业链联动上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上游原材料企业(如中石化可降解猫砂项目)与品牌商合作,推动环保用品占比从 2025 年的 15% 增至 2030 年的 30%。

在需求分层的驱动下,企业正通过技术差异化与场景垄断构建竞争壁垒,而产业链联动更推动行业向绿色化、生态化升级。

当情感消费成为核心战场,企业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从智能硬件的算法革命到适老化产品的精准开发,从宠物元宇宙的场景实验到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这场围绕 " 精准定位 " 的产业变革,正在考验参与者的战略定力与创新锐度。